人教版7下地理 10极地地区 教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7下地理 10极地地区 教案(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8 17:1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所用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
版 本
人教版
册数
下册

题名

独特的自然环境
所在单元及章节
第十章 极地地区
页数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初中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区学习内容的最后一章,是检验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重要一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条,“极地地区”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
( http: / / jiaoan. / "
\t
"_blank )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
( http: / / jiaoan. / "
\t
"_blank )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
( http: / / jiaoan. / "
\t
"_blank )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
( http: / / jiaoan. / "
\t
"_blank )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本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1.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的意识。
学习目标
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3.列表对比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并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4.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南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等。突破措施1.用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南极地区的位置。2.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突破措施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2.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时数: 1 本节为第 1 课时

教学策略及媒体选择
教学策略:地图教学方法,比较对比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演绎法媒体选择:PPT课件。能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提高学习的效果,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能通过投影展示课后巩固练习,避免了初中学生没有填充册和练习册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环节(含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


动学


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播放两极地区的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地区?复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洋是什么?  饶有兴致地欣赏,并回答: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习两极地区如何辨认方向1、提问:在南极点、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转动呈什么方向?2、提问:
  ·图中的中心点表示什么特殊点?
  ·从中心点向外呈放射状的直线表示什么线?
  ·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什么线?   3、复习提问: 
  ·站在南极点向四周看皆为什么方向?
  ·经线表示什么方向?
  ·沿纬线如何判定方向?  ·中国的长城站位于中国中山站的什么方向?  回忆与复习归纳:北逆南顺 看图、思考并回答:
  ·南极点。
  ·经线。
  ·纬线。   回忆、思考并回答:
·北。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西北方向。
  倾听、领悟。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讲授 新课独特的自然环境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海陆状况要求看图思考:
  1、南极地区的位置和海陆状况2、北极地区的位置和海陆状况仔细看图,并会回答。填图,归纳记忆方式。探究或者互助的学习方法,灵活应用资料2、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1、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被称作“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代表动物是什么?2、讲解并加以点拨。
(1)展示“四大洲海拔高度对比表”、“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
地形剖面图”(2)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干燥,但是却有2000多米厚的冰层?(3)讨论: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
归纳:南极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  转承:那么同样是高纬度地区的北极地区,为什么没有夺取众多之“最”呢?看书自学然后小组讨论补充回答。
  认识到“冰雪高原”“高”的原因。 降水少,同时蒸发也少。暖季 小结: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海拔最高的大陆,它最干燥、风最大,是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也是人类发现最晚的一个地区。小组合作,学生对辩论内容理解深刻。 实战演练式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对以学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 3.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1、从北极地区的气温、降水、风速方面,还有代表动物,描述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2、展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分析原因。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4.全球变暖展示两极地区冰雪减少图片。分析原因,归纳出全球变暖的危害。课堂小结归纳 黑板呈现表格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  看表格,讨论,填表格的空白处。 复习巩固测验题  引导、讲解  练习并发言、交流、共享。布置作业 出一期板报倡导保护两极地区  。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示意图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检测反馈课件播放:两极地区的景观录像科学考察的宝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特点、代表性动物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站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学生自主检测,师生共同反馈
教学评价设计
1.形成性评价:提问、讨论、展示习作。主要应用于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中极地的方向判读、经纬度的辨别的环节,通过师生、生生对话来进行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了解和确定学生是否能运用一般地图上辩方向和极地图辩方向的方法相结合,灵活判别方向并标出地理坐标。2.总结性评价:测验(PPT展示)。在学完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极地地区知识的小测验,以了解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作调整的依据。

板 书 设 计
极地地区位置海陆状况自然现象气候特征自然景观代表动物北极地区66.5N以北北冰洋及周边的陆地极昼极夜终年冰封 北极熊南极地区66.5S以南南极洲及周边的海洋酷寒干燥烈风冰山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