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鲁教版初中地理初二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与香港和澳门一样,是我国区域地理的学习部分,而台湾省在我国又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具有学习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 知识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通过阅读史实资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 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4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二胡音乐,要求学生带有感情朗诵 诗歌朗诵余光中《乡愁》,学生浅谈感受 激发学生兴趣,感染学生情绪,从情感上调动学生,为后面的知识探究做好铺垫。 祖国的神圣领土 【引导】有句话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是如何理解的?
老师板图:台湾省的轮廓图 【教师补充资料】台独分子的一些做法 【老师】台湾的地理位置? 【问题设置】 1.请你在图6.22中找到福州和基隆,并用所学的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计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2.台湾一批水果通过水路运到福州,若轮船的速度是40千米∕时,请你计算一下需要多长时间? 【总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已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阅读课后活动题提供的三个材料,从地缘、血缘、历史的角度理解。 补充课外搜集的信息和资料(高山族等)。 学生发表看法,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台湾地形图”,思考 学生利用板图讲解 利用比例尺测算。 学生感悟 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渴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方面通过观察台湾地形图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一衣带水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板图讲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比例尺的计算加深台湾海陆位置的理解。 师生情感升华,触动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去探究去认识台湾。 美丽富饶的宝岛 【老师】都说“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台湾有很多农作物和著名树种,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承上启下】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台湾风光图片,并做简要介绍。 学生欣赏感悟 读图,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完成对台湾地形和气候的学习。 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分析能力和小组的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一步步的感悟台湾的“美丽”、“富饶”、宝岛”。 让学生感悟资源与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体会人地关系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并明确塑造宝岛台湾的多方有利因素。 利于学生梳理思路,也引出台湾经济发展的内容。 出口导向型经济 【引导】台湾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请大家读
“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图,你发现台湾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请你从台湾的自然环境出发,你认为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工业城市如何布局? 【拓展】海峡两岸贸易呈现高速增长资料
学生读图,观察思考,从资源,教育,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概括,台湾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交流读图方法 读图,思考,概括。 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板图展示交流。 学生感悟体会台湾与大陆之间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学生从图中感受台湾经济发生的变化,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究台湾经济发展的有力因素,同时让学生学会阅读折线图的方法,提高用地图说话的能力。 让学生感悟体会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学生从情感上明确台湾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经济发展上,与祖国大陆都是不可分割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必然的。 课堂小结 请谈谈你的学习感悟 知识梳理 畅所欲言 绘图本上完成 通过学习感悟,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 通过知识梳理,整体认识本节内容。 学效测试 题目分层 A层:基础题目。B层:提高题 独立完成 对照题目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