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写意花卉——墨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宋代的文同和苏东坡、元代的柯九思和赵孟頫、明代的夏昶与文征明、清代的石涛和郑板桥、近现代的张大千、吴昌硕、徐悲鸿及李苦禅等名家作品的赏析,感受并了解中国写意竹子的表达方式。学习墨竹的笔墨技法,掌握竹竿、竹枝、竹叶的造型要领。体验以书入画的方法,领悟书画同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名家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墨竹的笔墨技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墨竹的笔墨技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墨竹的表现技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学生用墨竹的写意技法表现自然中竹子的兴趣。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基本笔墨技法表现竹子造型。
2.教学难点:对传统笔、墨和生宣纸性能的掌握及写意墨竹的构图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竹子的图片,PPT课件,教师作品,中国画绘画工具
准备中国画用具。走进自然,观察竹子。
为本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导入
通过课件展示自然界竹子的照片,感受竹子的美感。体会文学作品中竹子所代表的精神品质。请学生朗诵咏颂竹子的诗词:1.家中有竹人不俗。2.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3.一日不可无此君。
跟随教师的展示欣赏、聆听并认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中的意境情感,思考并作出回答。
感受自然界竹子的美感,带入学习情境。引发积极的思考。与语文学科的结合。
阶段小结
竹子四季长春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幻若谷的品格;枝弯而不折,是柔中带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子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复习
复习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1.中国画的笔法⑴中锋⑵侧锋⑶逆锋⑷拖笔2.中国画的墨法⑴墨的种类:浓、淡、干、湿、焦⑵破墨法:以浓破淡、以淡破浓
复习旧知识,准备用于今天的学习
已学习的知识在本课的应用。
讲授新课欣赏演示
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中国写意花鸟画——竹子的美。介绍文同介绍苏轼介绍柯九思介绍赵孟頫介绍夏昶介绍文征明介绍石涛介绍郑板桥介绍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李苦禅等要求学生围绕名家作品找出写意墨竹用笔用墨的规律,进行讨论。教师根据自然界中竹子的照片,讲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并演示写意技法:竹竿中锋侧锋竹枝⑴新枝⑵老枝竹叶⑴仰视
①人字法
②九笔法⑵俯视
①介字法
②个字法完整的竹子
看课件、听课。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历朝历代画竹名家的画法共性和见解主张。看教师演示,学习绘画方法。
丰富学生感受,激发学习兴趣。相互启发。在探讨和研究中建树新知识——书画同源,以书入画。为作业准备
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重点辅导用笔、用墨方法,注意控制好笔的干湿程度。
学生练习竹竿、竹枝、竹叶各个部分的画法。
学习墨竹的用笔用墨的方法。
布置作业展示教师创作作品设置奖励
1.创作一幅完整的墨竹2.临摹名家作品的局部展示教师创作的不同姿态的墨竹,讲解构图思路。班里墨竹画得好的前三名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创作作品。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不同的层次作业。
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作为参考
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增强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
写意墨竹与工笔墨竹不一样,写意墨竹比较抽象,讲究意境,技法上讲究书法用笔,表现的竹子达到形与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