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8下 3两个外国美术流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8下 3两个外国美术流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2-08 15: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个外国美术流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认知新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基本风格特点,理解他们在造型、用色、用笔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比较,达到能对两种绘画风格进行评述,并表达自己见解的目的。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进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了解的兴趣,激发懂得艺术、乐于学习艺术知识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新古典主义画派与印象主义画派的基本风格和特点,学生评述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教材中《布罗格利公主像》和马奈的《吹笛少年》,仔细观察二者的区别。
提问:你所看到的两幅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归纳:
《布罗格利公主像》人物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单纯而沉稳,显示出所画人物高贵典雅的气质与沉稳安静的性格。整幅作品显得凝重大方,突出了高尚、优雅的风格特点。
《吹笛少年》第二幅:此画的绘制没有阴影和视平线,也看不到传统古典绘画讲究的严谨的轮廓线和空间处理。艺术家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画面的色彩关系响亮、明快,黑色的上衣与雪白的饰带对比强烈,简单的使用黑、白、红三色,凸显单纯,却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
(二)讲授新课:
1.指出两幅画所代表的画派——新古典主义画派与印象主义画派,介绍历史背景:
新古典主义画派:18世纪中期,欧洲对庞贝古城的挖掘使人们重新唤起对希腊、罗马文化的崇敬。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贵族气息的古典主义,受到了民众和一批要求变革的艺术家反感,他们期待着更为严谨和高尚的艺术,于是,新古典美术出现了。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包括自1867年至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但他们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最明显的原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表现纯粹的光的关系。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等等。
说明本课重点:
了解两个流派的基本风格和特点,及其之间的差异。
引入“新古典主义”的概念——力求恢复古典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
2.课件展示一些重要的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如达维特的《拿破仑一世加冕》、马拉之死》,安格尔的《霍松维勒女伯爵》等。重点介绍教材中展示的达维特的作品《马拉之死》,分析这些作品在造型、色彩、构图、主题上分别有哪些共通之处?
造型方面: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其画风庄严、单纯、理性。
色彩方面:较为优雅。
构图方面:强调完整性。
主题方面:多选择重大历史或社会题材。
3.展示法国莫奈的作品《日出 印象》。
引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讨论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题材。
在学生汇报陈述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讲解莫奈的作品。
再通过其他若干印象主义画派的绘画作品。如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莫奈的《莫奈夫人和儿子》等,讲解印象主义画派的绘画风格——倡导直接在自然中进行创作,捕捉阳光下万物灿烂的色彩。
画家们已完全摆脱了宗教、神话题材对美术的束缚,使画面变得异常明亮,内容更加贴近现实。
教师根据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提示,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两个画派各自的艺术特色。
新古典主义画派的艺术特色:
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
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色:
印象主义画派已完全摆脱了宗教、神话题材对美术的束缚,使画面变得异常明亮,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印象派色彩特点:讲究外光,环境色,科学运用补色,强调主观情感,强调时间性,用笔有风格,新颜色使用。
请学生说一说,哪个画派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陈述自己的想法,或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画派的作品,制作成PPT文件,在下一次课上向大家演示、介绍和分析。
四、课堂小结:
复习和强化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在课下进行探讨的热情,总结、回顾本课学习。
五、板书设计:
两个外国美术流派
1、
新古典主义
2、
印象主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