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复习课件(幻灯片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复习课件(幻灯片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5:5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孙权劝学一、重点词语
(一)通假字。? 1.治经为博士邪?
(二)一词多义。?

1.治经为博士邪 2.自以为大有所益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自以为大有所益

1.见事之晚

1.蒙乃始就学

1.结友而别 (一)通假字。? 1.治经为博士邪? 同“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二)一词多义。?

1.治经为博士邪 做,担任 2.自以为大有所益 跟“以”字合用,认为

1.蒙辞以军中多务 拿,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 跟“为”字合用,认为
之 1.见事之晚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乃 1.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而 1.结友而别 连词,表承接关系(四)古今异义词。? 1.博士: 古义: ? 今义: 。
2孤: 古义: 今义: 。
2.当涂掌事: 古义: 今义: 。
3.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
4.士别三日: 古义: 今义: 。
(五)课内重点词语解释。? ?1.权谓吕蒙曰? 谓……曰: ? ?2.卿今当涂掌事? 卿: 当涂: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 治经: ? (四)古今异义词。? 1.博士: 古义: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2孤: 古义: 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 孤单 .
2.当涂掌事: 古义: 掌管 今义: 应当
3.但当涉猎: 古义: 只,只是 今义: 但是
4.士别三日: 古义: 几天 今义: 三天
(五)课内重点词语解释。? ?1.权谓吕蒙曰? 谓……曰: 对……说 。谓,告诉。(“予谓菊”中的“谓”,认为。)? ?2.卿今当涂掌事? 卿: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也可用于朋友、夫妇间)
当涂: 当道,当权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 难道 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 5.但当涉猎 涉猎: ? ?
6.见往事耳 见: 往事: ? 耳: ?7.孰若孤 孰若: 孰: ? 若: ?
8.大有所益? 益: ? ?9.及鲁肃过寻阳   及: 过:
10.卿今者才略   今者: 才略:
11.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吴下阿蒙: 。
12.即更刮目相待  即: 更:
刮目相待: 。
13.见事之晚   见事:
14.肃遂拜蒙母   遂: 5.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 ?
6.见往事耳 见: 了解 往事: 指历史 ? 耳: 罢了 ?7.孰若孤 孰若: 与……相比怎样 孰: 谁,哪个 ? 若: 比得上 ?
8.大有所益? 益: 好处 ? ?9.及鲁肃过寻阳   及: 到,等到 过: 经过
10.卿今者才略   今者: 如今,现在 才略: 才干和谋略
11.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不再是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现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12.即更刮目相待  即: 就 更: 重新
刮目相待: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13.见事之晚   见事: 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14.肃遂拜蒙母   遂: 于是,就
二、重点语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二、重点语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与有志向的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三、课文内容理解。?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 答: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 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 答: 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以,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①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②进一步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③从而突出了“开卷有益”的中心。)
3.本文主要以对话表现人物的,试揣摩人物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本文主要以对话表现人物的,试揣摩人物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祈使句,语气坚决 严厉中寄予关爱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吃惊,赞叹 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四、开放性试题。? ?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四、开放性试题。? ?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余 闻 之 也 久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不能称前时之闻 一老河兵闻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D.结友而别 濯清涟而不妖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非复/吴下阿蒙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不能称前时之闻 一老河兵闻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D.结友而别 濯清涟而不妖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相当,符合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牵,拉(或 “同‘攀’,牵,引”)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重新 4.翻译。(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5.甲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甲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4.翻译。(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分)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 5.甲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甲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吕蒙读书 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 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 6.解释加点词语。(4分)
(1)及鲁肃过浔阳( ) (2)即更刮目相待( )
(3)肃遂拜蒙母( ) (4)唯傅修期耳( )
7.翻译句子。(4分)
(1)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8.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2分)
6.解释加点词语。(4分)
(1)及鲁肃过浔阳( 等到 )(2)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3)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4)唯傅修期耳(只)
7.翻译句子。(4分)
(1)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8.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2分)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9.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