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读我国4个生态大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划分4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4个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 ②生态系统都非常脆弱
③边界是明确的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由图和材料信息可知,划分4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第2题,由图可知,4个生态大区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形状,但大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生态系统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
答案:1.D 2.C
3.新疆和西藏两个自治区相比较,区域特征的不同点是( )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
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西藏位于第一级阶梯
C.新疆和西藏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新疆为坝子农业,西藏属于河谷农业
解析: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人口也比西藏多,选项A不正确;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藏绝大部分地区属高原、高山气候,选项C错误;新疆为绿洲农业,坝子农业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选项D错误。
答案:B
4.下列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解析: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镇地域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答案:D
“合掌造”是日本(岛屿中部是山地)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读图,回答5~6题。
5.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相适应( )
A.冬季暴雪
B.台风频发
C.多洪涝灾害
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6.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解析:第5题,读右图,该地屋顶厚且陡,冬季暴雪不易在屋顶堆积,以免压坏屋顶,A对;该建筑物凸出的檐角太多,不适合建在多台风地区,B错;屋顶设计与洪涝灾害、地震、火山活动无关,C、D错。第6题,读左图,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天气,最可能有“合掌造”,C对。a、b、d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雪少,A、B、D错。
答案:5.A 6.C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7~8题。
7.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8.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 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 D.点状与面状
解析:第7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是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8题,图中行政中心沿河流呈点状分布,新垦区呈面状铺展开。
答案:7.C 8.D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重新分配。据此回答9~10题。
9.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
A.第一产业将逐渐增多
B.第二产业先增后降
C.第三产业将稳步减少
D.第二、三产业将稳步增加
10.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A.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B.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C.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D.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相当
解析:第9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第10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9.D 10.C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见下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2002~2010年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产值降低,农业地位下降
B.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略微上升,仍占主导地位
C.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2.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避免农产品价格上涨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
D.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发展,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解析:第11题,由图可以看出,2002~2010年,江苏省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而可知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产值不一定降低。第12题,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还要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现阶段应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图可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答案:11.A 12.B
二、非选择题
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九届海峡论坛于2017年6月17日在福建举办,为期一周。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继续关注和服务两岸青年和基层群体,安排了论坛大会、青年交流、基层交流、经贸交流等四大版块共21项活动。
材料二 台湾岛各种资源的分布图。
(1)图中,气候类型Ⅰ为_______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受________影响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________,降水丰沛。
(2)台湾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双选)( )
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3)结合相关知识,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等方面谈谈台湾的发展特点。
解析:本题以海峡论坛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台湾的区域各要素特点、区域发展特点。第(1)题,台湾以北回归线为界,以南是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向南弯曲,是因为台湾中部是台湾山脉,地势高,热量较少。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则气温年较差小。第(2)题,台湾制造业发达,在对外贸易中比重较高的是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工业产品。两岸合作中,大陆的优势是市场和劳动力,台湾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第(3)题,台湾应处于区域再生发展阶段。
答案:(1)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地形 小
(2)电子信息工业 AB
(3)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合理;城市众多,形成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区域空间结构复杂。
1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_______。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什么?
解析:在思考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时,可借助下图进行:
第(1)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第(2)题,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主要从地域范围和主要产业活动两个方面归纳;二者的联系主要从二者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思考。第(3)题,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1)②
(2)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
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主要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原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课件54张PPT。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01 课前 自主预习02 课堂 合作探究03 拓展 能力提升04 随堂 即时演练05 课后 限时训练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__________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界线相似性相互联系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___________形式。
2.影响因素空间分布3.区域的分类
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二者的主要区别和联系如下:非农业生产大网络 岛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概述
(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__________关系。
(2)影响因素内部的比例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主要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___________等。
(2)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如下表。内部构成一工业二4.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
(1)趋势: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_____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一(3)过程如何根据产业的比重判断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探究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图1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2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结合材料探究:
(1)图1所示区域的界线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
答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五个要素各有什么特征?这五个要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区域内部具有什么特征?
答案: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多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河流多内流河,水量小,流程短;植被稀疏;土壤贫瘠。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体现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特征。(3)比较上面两个地区,从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五个方面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区域之间具有什么特征?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气候: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长江三角洲气候湿润,降水丰富。②地貌:新疆地表多风力侵蚀、堆积地貌;长江三角洲多流水堆积地貌。③水文:新疆河流多内流河,流程短,流量小;长江三角洲河流多为外流河,水量大。④植被:新疆植被稀疏,长江三角洲植被茂盛。⑤土壤:新疆土壤较贫瘠,长江三角洲土壤肥沃。这些不同体现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特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较远,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由于海陆位置不同,产生了区域差异。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西北部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丙区域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答案:1.D 2.D探究二 区域空间结构结合材料探究:
(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答案: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加速期,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密集;区域发展成熟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区域的各个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答案: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加速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成熟期,城镇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2)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看,区域空间结构有点状、线状、网络状、岛状和面状等。(3)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生产力是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原动力,劳动地域分工是形成区域空间结构的直接原因。区域空间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拓展延伸 各因素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1.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该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该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解析:第1题,“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是关键信息,说明应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城市区域的规模两个角度归纳。第2题,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可围绕“城市化水平提高”这一思路归纳;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1.a: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
b: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增加,城市区域扩大。
c:交通网络密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探究三 区域产业结构结合材料探究:
(1)四个地区中,发展水平较低的是哪两个?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案:③和④地区。四个地区中,③和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高,就业比重也较高。
(2)四个地区中,以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是哪一个?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案:①地区。四个地区中,①地区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很高,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幅度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稳步提高,这些说明了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第2题,读图可知,第三产业就业人群比重略有提高,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A、B两项错;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始终高于第二产业,C项错;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都不太明显,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答案:1.D 2.D审题突破(一) 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类
[典例]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差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2)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答题思路]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大致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对应的四色中国及成因大致是:①因干旱多沙漠而呈金黄色,②因高寒而多冰雪呈银白色,③因降水多、气温高,森林和农作物四季常绿而呈绿色,④因有风力作用形成黄土广布而呈黄色。
[答案] (1)A (2)A[方法指导] 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Ⅰ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Ⅱ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 ℃);全年降水总量大(达1 600 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A.相似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似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解析: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其特征表现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答案:1.A 2.A3.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 )
A.范围较大
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C.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
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解析: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范围小;城镇地域不仅有工业生产活动,还有第三产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答案:C4.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路
解析: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岛状。
答案:C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5~6题。5.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 B.墨西哥 C.美国 D.英国
6.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日本 B.印度
C.法国 D.阿根廷
解析:第5题,甲图代表的国家位于西半球,且第三产业占绝对比重,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属于发达国家,应为美国。第6题,乙图代表的国家位于东半球,且三大产业比重相当,属于发展中国家,应为印度。
答案:5.C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