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运行至今工作稳定、状态良好,已在测量、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驾驶员利用车载BDS设备可以( )
A.上网浏览信息
B.查看车辆行进方向
C.调节驾驶室内的气温
D.了解货运行情
2.下列服务中,BDS能够提供的有( )
A.预测台风移动路线
B.监测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
C.授时
D.查询商业网点的分布
解析:第1题,驾驶员利用车载BDS设备,可以及时查看车辆的位置、速度、行进方向等。第2题,预测台风移动路线和查询商业网点的分布,需要借助GIS;监测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要通过RS才能实现。
答案:1.B 2.C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 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4.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驶轿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旅游交通图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第3题,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游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第4题,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
答案:3.C 4.D
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单位:m)。读图,回答5~6题。
5.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6.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 D.降水:乙>丁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测量一个地区的精确的三维坐标,即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将图中高度相同的点连线,即可得到等高线地形图,由图可知,甲的海拔高度在200~300米之间,而丙在500~600米之间;甲坡等高线较乙坡稀疏,坡度较小。丙的海拔高度较丁高,正常情况下气温较低。乙坡位于东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华北地区),而丁坡位于西坡,处于背风坡,所以乙坡的降水较多。
答案:5.B 6.D
新华网曾报道,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呼啸升空。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北斗卫星导航计划应用范畴的是(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确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中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电移动手机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
8.“北斗一号”在舟曲泥石流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确定泥石流的方向、速度
B.救灾部队利用携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
C.监测救援部队的位置信息
D.可监测房屋倒塌及道路损毁状况
解析:第7题,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区域性定位。第8题,房屋倒塌及道路损毁状况监测主要应用遥感技术。“北斗一号”可进行定向测速定位。
答案:7.D 8.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一辆车离本站还有1.2千米,约3分钟内到达。”这是记者某年在上海公交71路凯旋路站看到的一块约1.1米高、2米长的智能化电子站牌上显示的内容。2分钟后,电子站牌再次显示:“下一辆车离本站400米,1分钟内到达。”40多秒后,记者看到离本站60米开外的一辆71路公交车缓缓驶来。
(1)智能化电子站牌采用了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结合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使用,电子站牌将会更加智能化。请你设想一下,电子站牌还可以具备哪些智能化功能?
解析:第(1)题,考查GPS的定位功能。第(2)题,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及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1)GPS技术。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的使用,电子站牌除了能告知乘客下班车位置、到站时间,还可以提供沿途施工、车辆抛锚、天气、新闻、广告等信息;还可以配备数字电视,解除乘客等车时的枯燥乏味。
课件38张PPT。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01 课前 自主预习02 课堂 合作探究03 拓展 能力提升04 随堂 即时演练05 课后 限时训练一、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
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____________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三维导航2.组成
GPS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系统三部分组成。21监控主控GPS数据处理3.GPS接收机的种类
__________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等种类。
二、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1.最初设计目的:_____目的。
2.精度
(1)静态导航定位:能达到厘米级甚至_____级的精度。
(2)动态定位:能达到_____米以内的精度。
(3)速度测量:能达到厘米级精度。
(4)时间测量:能达到毫微秒级精度。导航型军事毫米13.应用领域
(1)交通、邮电、地矿、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
(2)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帮助预报_____。
(3)与GIS、RS结合,为资源调查、__________、精细农业服务等。地震工程管理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
(1)精确定时:广泛应用于天文台、通信系统基站、电视台中。
(2)工程施工: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中大量采用GPS设备进行工程测量。
(3)勘探测绘:野外勘探及城市规划中都有用到。
(4)导航:武器导航(精确制导导弹、巡航导弹),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监控系统),船舶导航,飞机导航,星际导航等。
(5)定位:车辆防盗系统,手机、PDA、PPC等移动通信设备防盗,电子地图,定位系统,儿童及特殊人群的防走失系统等。探究一 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材料一 GPS空间星座。材料二 GPS接收机的信号解读。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一中的GPS空间星座由多少颗卫星组成?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24颗。主要功能是不间断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
(2)材料二中的GPS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GPS接收机可以接收卫星信号,计算接收机所在点的位置、速度以及时间。
(3)材料二中的GPS接收机所在位置的地理坐标是什么?
答案:经度为116°18′50.2″E,纬度为39°58′27.9″N,海拔约为109米。4.应用:应用广泛,能够全天候、全方位、实时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还可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帮助预测地震;与GIS、RS结合,为资源普查、工程管理、精准农业服务等(见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GPS三部分组成的关系读图,完成1~4题。1.如图所示,全球定位系统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空间星座由____个轨道面上的____颗卫星(其中____颗备用)组成,这些卫星不间断地发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图中的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户系统为GPS接收机,要想获得准确的定位信息,接收机必须接收到________颗卫星的信号。解析: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星座、用户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三部分组成。空间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于6个轨道面,可以不间断地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测与调控卫星及卫星上的各种设备的运行、工作状况。用户系统即GPS接收机。
答案:1.空间星座 用户系统 地面监控系统
2.6 24 3 与定位相关的参数 时间信息
3.监测与调控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
4.4探究二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某出租车司机被抢劫后报警。犯罪嫌疑人把车开走后,110出动两辆警车开始紧急寻找。不久,民警按照出租车显示的GPS轨迹,发现了出租车行驶方向。大约一小时后,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擒住。结合材料探究:
(1)在GPS汽车导航过程中,数据信息在汽车、卫星和车辆监控中心之间是如何传递的?
答案:汽车中的GPS用户接收了GPS卫星信息,计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车辆监控中心。车辆监控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为汽车提供导航。
(2)警察是如何追上犯罪嫌疑人的?
答案:车主报警后,警方启动GPS监控系统和该市的电子地图,确定所抢车辆的位置、速度,确定最佳抓捕路径并提供给地面警车,实施抓捕。GPS的应用领域方法技巧 图示法记忆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微课透析
“3S”技术手段的选取
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实质上是“看”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人的“想、算”活动。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定位和导航的功能,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因此,在做关于“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果监测森林火灾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则应选用GIS技术。最近许多大城市开始出现摩拜单车,其没有固定停放位置,用户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该车。读摩拜单车手机App界面图,完成1~2题。1.提供每辆摩拜单车在城市准确的地理位置,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用户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选择最近的单车出行,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解析:第1题,提供每辆摩拜单车在城市准确的地理位置需要运用GPS。第2题,用户需要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选择最近的单车出行,这就要对城市里单车和自己所在位置信息进行分析,所以主要运用的是GIS。
答案:1.B 2.C审题突破(二) 文字材料解读型试题
[典例] 日本一项最新观测结果显示,在日本大地震后,宫城县牡鹿半岛以外约175千米的海床向东南方向移动了约30米。获取这一数据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技术 B.GPS技术
C.RS技术 D.GSM技术
[答题思路] GPS技术可以监测地壳运动的方向与速度,从而在大地测绘中有广泛的应用。
[答案] B[方法指导]
文字材料解读型试题的题干有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构成,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材料如何繁杂,都是为考查能力服务的,材料呈现的是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设问来阅读文字材料。方向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分析文字材料时,需要做到:
(1)确定信息分析方向,搁置无用信息。
(2)确定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向。
(3)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认识材料揭示的本质,要善于抠字眼,准确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点。
对于文字材料解读型的非选择题,不仅要根据要求分析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还要善于归纳整理,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印度洋海啸所带来的灾难让世人震惊,但这场灾难中也发生了一些幸运的事情:当人们在灾难面前惊恐万分的时候,有一些人则利用现代手段死里逃生。据斯里兰卡海啸救援机构人员称,36名英国游客被困在斯里兰卡南部海滨的希克杜沃海滩,其中一名游客的手机发出求救信号,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的地点。海啸救援中心负责人表示,海啸发生后,当地的所有电话公司都加入营救行动中,他们通过跟踪手机信号发现手机用户的地点。这是斯里兰卡首次在救援中利用高技术手段并获得成功。此外,摩根士丹利公司香港总部的35名员工也依靠国际漫游手机,最后成功获救。据此完成(1)~(2)题。(1)材料中提到的这些发出求救信号,帮助救援人员发现他们的手机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
A.彩信 B.GPS定位
C.求救 D.拍照
(2)在救援中应用GPS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帮助救援者( )
①快速确定位置 ②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 ③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④消除灾害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材料中的手机发出GPS求救信号,救援人员根据GPS求救信号进行定位,可以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答案:(1)B (2)A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的是( )
A.空间星座 B.用户系统
C.地面控制系统 D.传感器2.在对我国西部一些地区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
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
B.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直接拍摄图片
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3.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定位系统只能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不能确定其高程
B.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星座、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系统部分
C.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但是受地形、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D.目前GPS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解析:第1题,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主要设备。第2题,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它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星座、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这在各个应用领域如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娱乐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答案:1.D 2.A 3.B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下图),回答4~5题。4.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5.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解析:图中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的基准站、基本站与区域站在我国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又相对集中在我国地质不稳定的地区,显然是通过对地壳运动的精确观测,判断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而各站点之间的距离位移则需要用GPS技术。
答案:4.B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