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最苦与最乐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5*最苦与最乐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7: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时 计 划


课题 15 最苦与最乐 课时 1 二次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 具 课 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篇课文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重点) 2.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难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重点 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放假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让大家一起分担。生活中什么最乐? 课文预习,了解写作背景。 倾听教师讲述,回忆小时候的故事,体会与感悟。 齐读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 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夯实基础 作者作品简介: 2、预习检测,夯实字词 解题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播放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探究文章结构层次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了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预习检测: ⒈根据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契( )约 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⒉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①失意 ②悲天悯人 教师讲解: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倾听,感知。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加深理解。 下面我们共同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思考: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同学自愿举手发言,分享自己整理的资料。 预设: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著有《饮冰室全集》。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读,理解字词意思。 倾听,对比性理解题目。 认真倾听课文的朗读,体验情感。 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同学分组讨论,尝试回答问题。 预设:明确:第一二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三四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五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10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 备课
在文中找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标注出来。 精炼的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目标导学三: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本文采用的句式和论证方法,以及运用的效果分析 本文的语言特点 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关于“苦、乐”的名言警句。 链接生活,明确责任 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总结:全文按分总的结构来写 组织学生跳读,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苦乐观的原句。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总结: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小组分析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和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讲解: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分析: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 请问:你在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教师总结: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跳读课文,手中拿笔,随时勾画原句。 预设引导:“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例:“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小组分析讨论,互相交交流汇报。 预设引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等。 根据教师讲述的论证方法,在教材中找出原句,品味,理解。 组内讨论,分析 预设引导:语言庄重,丰富生动,灵活多变,论证方法多样,过渡与衔接自然。 回忆联想,例:苦中作乐、先苦后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15 5



巩 固 练 习 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二次备课
作 业 精读课文 加深理解
板 书 设 计 最苦与最乐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 校 检 查 记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