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
1.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应用和传播。
2.掌握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新发展。
【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学法指导】按照学、教、练模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9-64内容,请你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篇 荒岛探险
1.什么是指南针?有何别称?何时开始使用?最早用于哪一领域?
2.除指南针能辨别方向外,大家帮我看看以下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
第二篇 沙漠求生
1.猜猜以下火器名称?其中哪支是枪支的始祖?
2.这些火器的出现都何哪种发明有关?它之后经什么人传播到欧洲?
第三篇 归国困扰
1.打印机彰显了我国古代哪一科技成就?隋唐时期该技术最初叫什么?宋代又有何创新?创新者是谁?
2.活字印刷术的印刷过程是怎样的呢?它与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何优点呢?
第四篇 踏上归途
佩奇这次旅行,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学了很多知识,,旅行结束,她要回欧洲,有几条交通线可以到达?
【交流展示】
一、预习展示:学生根据阅读了解回答上述问题。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
宋元时期科技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训练】
1.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是指 (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
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战争场面惨烈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火药威力巨大
3.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只要原因是 ( )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术的革新
4.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 ( )
A.日本的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中国航海家
5.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正确 ( )
A.宋代航海技术进步,海上贸易频繁
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C.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D.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6.四大发明是中国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印迹,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二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指南针被使用在什么方面的活动中?可大致判断这属于什么时期?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深远影响?这一时期,我国在军事方面还改进了哪一项重要发明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与材料二相关的发明是什么?在此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是什么印刷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这种印刷方式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第 2 页 共 2 页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题: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型:新授课
班级:七(13)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具准备】教学PPT课件。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通过影视欣赏、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习。
【板书设计】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篇:荒岛探险
佩奇要出海远航,到一个东方的无人岛里去探险,请你帮助她选择以下物品中的2样,你会选择?(请学生帮助选择)——引出指南针
佩奇疑问1:(结合课本,解答疑问)学生自学进行
1.什么是指南针?有何别称?何时开始使用?最早用于哪一领域?
2.除指南针能辨别方向外,大家帮我看看以下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
史料速递·指南针的应用历程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
佩奇疑问2:
1.指南针发明之前古人主要依靠观察什么来辨别方向?
2.材料一、二中航海时对指南针的应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渡:由于指南针的帮助,使她准确的到达了目的地,为了表示感谢她决定前往一个神秘的地区?(提示:该地区为指南针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篇:沙漠遇险
佩奇刚到阿拉伯,据说当地治安非常混乱,为了安全期间,外出需要带上一些防身用具?请你帮助她选择以下物品中的2样,你会选择?
佩奇疑问1:(结合课本,解答疑问)
1.猜猜以下火器名称?其中哪支是枪支的始祖?
2.这些火器的出现都何哪种发明有关?它之后经什么人传播到欧洲?
旅行笔记
火药的演变
唐朝
宋元时期
南宋
元朝
第三篇:归国困扰
佩奇在阿拉伯待了一段时间,想多带些说明书回国学习,但嫌手抄太慢,以下用具能够帮助她完成此项任务,请您帮她做出最佳选择?
佩奇疑问1:(结合课本,解答疑问)
1.打印机彰显了我国古代哪一科技成就?隋唐时期该技术最初叫什么?宋代又有何创新?创新者是谁?
2.活字印刷术的印刷过程是怎样的呢?它与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何优点呢?
结合课本知识(观看视频):
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胶泥刻字——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
相关史事: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以上材料暴露了雕版印刷术的什么缺点?
《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在哪里?
旅行笔记
印刷术的演变史
隋唐
宋代
元代
元朝中期
展示《科技传播图》你能简述初佩奇绘制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传播路线吗?在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什么人?
(学生根据地图回答)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著名学者 培根
合作探究: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影响?
合作探究: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角度分析)(1)经济: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3)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对外交往:在传播我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第四篇:踏上归途
佩奇这次旅行,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学了很多知识,旅行结束,她要回欧洲,有几条交通线可以到达?
陆上交通线: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海上交通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中外交通发达影响:宋元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课堂小结:以投影板书的形式进行总结。
课堂训练:完成课堂导学案,教师及时评讲。
【教学后记】
(共27张PPT)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王安石
这首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了中国古代哪一项科技发明?
火药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小猪——佩奇宋朝旅行记
旅行目的
1、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应用和传播。
2、掌握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新发展。
3、体会和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一篇 荒岛探险
第二篇 沙漠求生
第三篇 归国困扰
第四篇 踏上归途
旅行经历
佩奇要出海远航,到一个东方的无人岛里去探险,请你帮助她选择一些物品,你会选择?
第一篇 荒岛探险
佩奇疑问1:(结合课本P60—61,解答疑问)
1、指南针的别称是什么?为何这样称呼?北宋时期,开始用于哪一领域?
2、除指南针能辨别方向外,大家帮我看看以下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哪个是指南针的始祖呢?
指南车
司南
战国时期
黄帝时期
将磁性钢针安置在有刻度的盘中,用于指向的工具
罗盘针
航海领域
史料速递·指南针的应用历程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
佩奇疑问2
1、指南针发明之前古人主要依靠观察什么来辨别方向?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然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来辨别方向。
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观察太阳和星星的位置
2、材料一、二中航海时对指南针的应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于指南针的帮助,使她准确的到达了目的地,为了表示感谢她决定前往一个神秘的地区?
中国
欧洲
传入
传入
阿拉伯商人
阿拉伯
国家
佩奇刚到阿拉伯,据说当地治安非常混乱,为了安全期间,外出需要带上一些防身用具?请你帮助她选择,你会选择?
第二篇 沙漠遇险
佩奇疑问1:(结合课本P61,解答疑问)
1、猜猜以下火器名称?其中哪支是枪支的始祖?
2、这些火器的出现都何哪种发明有关?它之后经什么人传播到欧洲?
火箭
突火枪
火铳
火药
阿拉伯人
三眼火铳
旅行笔记
火药的演变史
唐朝
宋元时期
南宋
元朝
发明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广泛应用于战争
发明了突火枪
发明了火铳
[chòng ]
元代火铳
硝石
硫磺
木炭
指南针使用说明书
XxxxxxxxxxxxxxXxxxxx
中国火药制作说明书
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佩奇在阿拉伯待了一段时间,想多带些说明书回国学习,但嫌手抄太慢,哪一用具能够帮助她完成此项任务,请您帮她做出最佳选择?
第三篇 归国困扰
佩奇疑问1:(结合课本P59—60,解答疑问)
1、打印机彰显了我国古代哪一科技成就?隋唐时期该技术最初叫什么?宋代又有何创新?创新者是谁?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毕昇(shēng)
2、活字印刷术的印刷过程是怎样的呢?它与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何优点呢?
活字印刷术的过程
胶泥
刻字
烧制
字模
排字
固版
印刷
拆版
本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zxls.com/generation/2019/06/15/158294.html
以上材料暴露了雕版印刷术的什么缺点?
费时、费料、不易修改,效率低
相关史事: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在哪里?
省时、省料、易修改,效率高
印刷术的演变史
隋唐
北宋
元代
元朝中期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毕昇)
转轮排字法(王祯)
铜活字印刷术
旅行笔记
阿
拉
伯
印刷术 13世纪
欧
洲
印刷术
印刷术传播路线
你能简述初佩奇绘制的印刷术传播路线吗?在古代科技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什么人?
佩奇疑问2:(结合课本P60,解答疑问)
印刷术影响:
指南针影响:
火药影响: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著名学者 培根
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普及,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合作探究1:
宋元时期
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在什么时期?
17世纪前中国与西方科技成果图
合作探究2: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角度分析)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各民族之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种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①经济:宋元时期经济的继续发展,
②政治: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元朝的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③民族关系:民族交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吸收了外国的先进科技
佩奇这次旅行,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学了很多知识,,旅行结束,她要回欧洲,有几条交通线可以到达?
第四篇 踏上归途
陆路交通线:
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海路交通线:
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佩奇疑问1:(结合课本P62—63,解答疑问)
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元朝时,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设有“急递铺”
元朝交通线路图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宋朝海上交通线路图
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中国
西方
亚洲
走出去
引进来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
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药物、天文历法、数学
宋元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发明及改进
应用
发明及改进
传播及影响
科技
发明
应用
发达的中外交通
陆路交通
海路交通
影响
原因
表现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