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7:33: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 时 计 划


课题 16 短文两篇 课时 二次 备课
班别 授课人
时间 教 具 课 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 “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重点 背诵默写,理解提升。
难点 联系生活,提高情趣。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一、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同学们倾听教师讲述,回忆小学时学过的《望洞庭》中描写的景象,联想,感悟。 齐读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夯实基础 作者作品简介 解题 预习检测,夯实词语。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借助工具,疏通句意 翻译全文,复述内容。 5、文章的层次结构探究 课前请同学们预习了本文,谁来给在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作品呢? 讲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解题: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读准字音,如“馨xīn”、“牍dú”。 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本文的韵脚。 点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个小组对译的准,复述得清晰。形式不限 评选优秀小组,鼓励。 理一理: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同学举手发言,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 预设: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注意字的读音与写法。 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各小组讨论交流,选派参赛人,可采用接龙等形式,积极参与。 预设引导: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15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学 方 法 学 习 方 法 时间 二次 备课
6、探究文章的主旨句。 目标导学三:品味提升,拓展延伸 “陋”与“不陋”的探究 骈散结合的句式探究 结尾作用的探究 诵读,加深理解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总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思考: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总结: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本文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文中哪些句子属于骈句呢? 讲角: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从宽处讲,排比句也可看作骈句。 3、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话,有什么作用呢? 4、请同这们反复诵读,分组展示,形式不限 5、本文对我们启示?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我们要向他学习。 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找出全文主旨。讨论研究,达成共识。 采用小组讨论式,共同完善答案, 预设引导: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学生自由发言,谈看法。预设: 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自由发言,谈今天的打算和做法,互相学习。 10 15 5



巩 固 练 习 赏析刘禹锡的另一首诗《乌衣巷》,请你联系刘禹锡的背景来谈谈读过此诗后的感受。 二次备课
作 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有关练习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 校 检 查 记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