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背景
1)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
2)国际: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目的
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过程
起步:深圳特区设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70年代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三天一层速度当时中国第一高楼
深圳的速度
深圳不要国家一分钱,而采用国际融资的方式办了一所大学——今天的深圳大学
深圳的速度
美国人 “一夜崛起之城”
日人商人也赞叹“这种近乎天方夜谭的速度是独领风骚于青史的”
中国深圳
1979年的深圳
2018年的深圳
小渔村
大都市
“一夜崛起的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4年邓小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
经济特区建立的影响:
珠海
汕头
厦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天津
上海
大连
秦皇岛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点
线
1984年我国又进一步开放了哪些沿海城市?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
①1985年以后我国又开放了哪些经济开放区?
②1988年增设哪一经济特区?
③1990年中央宣布在哪里建立开发区?
海南岛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最大的经济特区
2018年,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材料: 与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迅速崛起和国内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地区和城市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相比,上海这座风光了多少年的昔日远东最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城市已显得黯然失色。
——《复兴之路》 材料7:上海在对外开放方面有优势: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
——《复兴之路》
请思考:上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已经对外开放,党和国家
为什么要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上海经济发展滞后;上海拥有得天独厚对外开放的优势。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浦东位于黄浦江以东,浦东虽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
浦东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0年以前的上海浦东
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塔城
伊宁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经济
特区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省会 城市、
自治区首府
沿江和沿边开放城市
点
线
面
内陆县市
内 地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如何进一步扩大?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点
线
面
沿海
内地
逐步开放
逐步深入
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
特 点
经历了从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逐步推进的过程
汉口
重庆
清末的通商口岸
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同点:开放口岸集中在沿海地区,并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展
不同点:意愿、前提、根本目的、影响...
分析这两幅图有哪些异同点?
清朝末年
合作探究
旧中国 现在
前提
内容
目的
影响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不平等,有屈辱性
平等互利
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
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严重阻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
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
国家实现了富强
近代中国“开放”与当今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
材料一:1842年,《南京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1858年,《天津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等方便提供优惠条件。
内容 近代的“开放” 当今的“开放”
开放的姿态
开放的区域
开放的本质
开放的影响
被迫
主动
东南沿海
长江流域
从沿海到内地
帝国主义的侵略
平等互利原则下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请进来:引进外国资金、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
走出去:对外投资、带动商品了劳务出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什么是世贸组织,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WTO?什么时候正式加入该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简称WTO,正式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在瑞士日内瓦。W T 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主角,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当地时间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石广生签字后同WTO总干事穆尔举杯庆祝中国成为WTO大家庭中的一员。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
材料一:1995—2001年进出口总额平均年增长12%,GDP年均增长8.92%;2002—2006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5%,GDP年均增长9.45%。
材料二:对普通百姓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我国部分行业的垄断也将会被打破,消费者也同样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实惠。
影响:机遇:加入WTO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入世十五年,数字看红利:
给中国带来哪些红利?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
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外国发展和经济增长:我国进出口总额约为入世前的8倍;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制度改革:外贸经营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开发意识不断提升。
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2001年0.53%,2015年
24.8%。15年来,中国受益于开放的世界,也因开
放给世界作出了更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发
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商务部
亚投行
“一带一路”
G20峰会
金砖会议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
课堂小结
对外开放
1980年,5个经济特区
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三个经济开放区
90年代,内地(上海浦东)
多层次
有重点
点线面
对外开放
新阶段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机遇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