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鱼
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小烧杯、一支毛笔。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1、目前已知的动物可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分为 动物和 动物两大类。
2、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统称为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 动物、 和 动物。
3、我国淡水鱼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鱼、 鱼、 鱼、 鱼。
4、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一是能够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够在水中 。
5、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 ;体表常有 覆盖;用 呼吸;通过
和 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特点
观察教材P20左上角图,思考:
鱼的身体可分成哪几部分?
鱼的体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观察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是否有粘液?有什么作用?
观察并思考上述问题,小组讨论。
活动二:观察鱼的运动
结合教材20页鱼的结构图,指认鱼各部分鳍,
并在右图中填写鱼鳍的名称。
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你认为这种说法全面吗?还有哪些部位与鱼的运动有关?
活动三:探究鱼的呼吸
鱼鳃有哪些特点适于它在水中呼吸?(提示:可从鳃丝的颜色、数量及粗细程度分析)
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在哪里发生变化的?
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活动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为保护鱼类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学生展示交流,质疑,师适时引导,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
1、下列不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是( )
A.体表大多被有鳞片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游泳
2、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关闭,这是鱼在( )
A.吞咽食物 B.喝水 C.呼吸 D.散热
3.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很多已死的鱼中,她可判断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 )
A.鳞片是否新鲜 B. 鳃丝的颜色 C.身体有无伤痕 D. 体表是否湿润
4. 从鱼口流进的水和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有什么不同( )
A、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多
B、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少
C、两者二氧化碳一样多
D、前者二氧化碳多,后者氧气少
5.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水中缺少食物 B.水中微生物过多 C.水中缺氧 D.水质容易变坏
6.下列关于我国水域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海域面积广大,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可以将工厂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海,丰富鱼类的饵料
C.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用先进技术改进渔业
D.耗巨资修建的三峡水利工程,非常有利于鱼类生活
六、课外实践活动
鱼是怎样维持身体平衡,又是怎样改变运动方向的?你能动手设计实验来研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