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第1讲 种群与群落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与群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2-06 13: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物与环境
放眼高考
考查点 2007 2008 2009
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分析;群落结构与演替 全国I T13广东生物 T11 江苏生物 T16海南生物 T15、T16上海生物 T24广东理基 T52 全国卷Ⅱ T5山东理综 T6天津理综 T5安徽理综 T3广东生物 T11江苏生物 T9、T24、T27海南生物 T18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宁夏理综 T3山东理综 T3天津理综 T31 海南生物 T24广东生物 T15、T18上海生物 T32广东文基 T75 全国卷I T34北京理综 T30重庆理综 T5山东理综 T4广东生物 T14、T16江苏生物 T7海南生物 T19海南生物 T24
生态农业的相关分析 四川理综 T3广东生物 T16重庆理综 T1 海南生物 T14上海生物 T38江苏生物 T26 全国卷I T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广东生物 T37 海南生物 T17四川理综 T3 福建理综 T2海南生物 T20
生物多样。比的意义和措施 广东生物 T13、T14、T37江苏生物 T24、T40 广东生物T32全国ⅡT30 海南生物 T20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广东生物 T13 广东生物 T6宁夏理综 T6山东理综 T27 广东生物 T13
备考策略
1.知识系统化21世纪教育网
(1)明确主线: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2)寻找联系:①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生物的进化、生物的代谢
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基本功能——生物的代谢、细胞等
2.图文转换能力的训练21世纪教育网
(1)种群增长曲线及增长率的曲线分析21世纪教育网
(2)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捕食、共生、竞争等21世纪教育网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图解
(4)生态农业图解
(5)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图解联系相关知识对坐标图及图解、图示进行解读、训练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1世纪教育网
(1)种群数量变化21世纪教育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
(3)生态系统稳定性21世纪教育网
(4)生态农业
(5)酸雨、温室效应等的分析
第1讲 种群与群落
考点整合
一、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1.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1)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但种群密度可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
(2)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大21世纪教育网
①年龄组成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21世纪教育网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少21世纪教育网
②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增长快
♀≈♂→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
♀<♂→增长慢
2.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空间,使群落有一定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21世纪教育网
(1)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①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乔木层——接受全光照;
灌木层——利用全光照的10%;
草本层——仅利用l%~5%的光照;
苔藓地衣层——仅利用微弱的光照。
注意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区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动物的分层现象。
猫头鹰——森林上层;
大山雀——灌木层;21世纪教育网
鹿、野猪——地面活动;
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2)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3)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的关系
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问关系。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是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21世纪教育网
(2)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引发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瑚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人类也可以干预自然群落的演替,使群落按照一定的进程发生演替。人类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21世纪教育网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
(1)曲线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比较“J”型曲线和“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及联系
“J”型曲线21世纪教育网 “S”型曲线
产生条件 环境中无限制因素:①食物充足,空问足够②气候事宜,无灭敌、疾病 ①食物、空间有限②天敌增多
K值 无K值数学模型:N t =N0λt 有K值,最终在K值上下波动
联系 环境阻力“J”型增长曲线 “S”型增长曲线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的不同,环境阻力是指在种群生长的环境中存在着的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有限的食物、废物的积累、环境条件的变化或是生物之问的相互作用(种内或种间)。21世纪教育网
(3)“S”型曲线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
热点示例
热点① 种群数量变化
[例1] (2009·山东理综)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
最剧烈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曲线b可知,种群密度大于d后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来越剧烈,并不是在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21世纪教育网
变式①
下图是某一经济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d点
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A是b点
C.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到逐渐加快是在迁入2年后开始的
D.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d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①曲线为“S”型曲线;②8午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曲线中a、b、c、d各点的含义,然后再依照各选项作出判断。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A d点,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此时,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增长率为0
B b点,种群数量达到K/2,种群增长率最大
C 从a点到b点,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所以增长速度由缓慢到逐渐加快是在迁入2年后开始的
D 在b点,种数数量为K/2,这时生物有着最强的再生能力,所以捕捞后生物剩余量不得低于K/2
热点② 群落种间关系的辨析及应用
[例2] (2009·全国卷Ⅱ)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21世纪教育网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所以选D。
[答案] D21世纪教育网
变式②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真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答案] B
[解析] 共生指的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惠互利。寄生指对一方有利,一方不利。竞争是指生存需求一致,为争夺相同生活资源而进行的斗争行为。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考情通报
(1)本部分命题角度的最大变化是以种群的增长曲线物理模型图和新情景文字信息、表格信息实现对教材内容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2)考查题型上,山东、宁夏理综偏重选择题,广东、江苏、海南选择题和简答题都有出现,简答题主要以种群增长曲线的识别为主。
21世纪教育网温馨提示
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 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十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6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