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147团中学 张兴发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娥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真实事例和学生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和外因),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释长颈鹿等生物进化的原因和历程,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地球上生命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等生物知识,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培养学生自主推论、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良好素质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珍惜读书机会,努力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式、启发式、演示式、谈话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1.请简单描述动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请简单描述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3.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动物的进化过程是从单细胞动物开始,逐渐进化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最后到哺乳动物。
学生2:植物进化的过程:从蓝藻开始,逐步进化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发达的被子植物。
学生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设问:为什么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恐龙现在却销声匿迹了呢?在生命进化的长河中,为什么有的生物种类绝灭了而新的生物种类又会不断产生?现在地球上至少芸芸众生着200多万种生物,生物为什么能不断进化呢?由此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一:保护色的形成
教师展示几张保护色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出保护色的概念及作用
“英国桦尺蛾事例”,使学生产生疑问:从1890年到1960年,两种体色的桦尺蛾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深色桦尺蛾数量增加,浅色桦尺蛾数量减少,这是为什么?接着说明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子蛾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捕食桦尺蛾来加深理解。
游戏活动:捕食桦尺蛾
方法:
(1)学生扮演捕食者。
(2)捕食者先闭上眼睛,老师先把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蛾投影出来。
(3)捕食者睁开眼睛,老师问:你们“捕食”到桦尺蛾了吗?什么颜色的?数量是多少?
(4)记录同学们“捕食”的结果。
(5)用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蛾再重复进行一次上述活动。
教学环节二:合作探究,在交流中体悟学习
学生提出诸如下列问题:
1.为什么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占多数?
2.深色桦尺蛾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减少,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深色桦尺蛾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学生2:深色桦尺蛾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蛾的天敌决定桦尺蛾的不同颜色的数量。
学生3:桦尺蛾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煤烟是导致桦尺蛾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所以,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可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满意的答复。)
教学环节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炼自然选择的概念
教师先告诉学生对桦尺蛾体色改变原因的解释正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理论。在自然选择中达尔文提出了哪些观点?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看长颈鹿的进化。教师选取与“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有关的图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很容易理解并说出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观点。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某种生物的变异特征如果是适应当时环境的,那就是一种有利变异,而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适应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这时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总结出自然选择是指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捕食者被淘汰的过程。
二、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播放小视频)
?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纸片
颜色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开始数目
幸存者数
黄
25
3
12
0
0
0
0
0
?
?
绿
25
4
16
2
8
0
0
0
?
?
蓝
25
7
28
1
4
0
0
0
?
?
红
25
11
44
22
88
25
100
25
?
?
讨论和交流:
1.第一代和第四代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幸存者” 最多?这与纸片 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2.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有什么变化?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又有什么变化?
3.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 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得出结论:
适者生存。体表颜色与环境颜色相似的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一代一代下去, 就逐渐形成了与环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色。
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总结:通过对长颈鹿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长颈鹿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变化的外在动力。
教师讲述狼的进化
狼群中本就有个体差异,有的善跑,有的不善跑,有的凶猛,有的不凶猛,有的狡猾,有的愚笨;另一方面因食物、空间的有限引发了生存竞争。凶猛、善跑、狡猾的狼容易得到食物,在生存竞争中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并繁殖更多的个体,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相反不凶猛、不狡猾、不善跑的狼则会在生存竞争中被淘
总结: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展示警戒色、拟态的图片
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教学环节四 巩固练习
1.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而美丽的琴鸟,它 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 )
A、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B、变异所造成的
C、条件反射造成的 D、自然选择的结果
2.有些岛屿常刮大风,那里的植物一般都很矮小,有很多是贴地蔓生的,这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异常的自然现象 D、植物发生的突然变化
3.某治疗感冒病的药物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是( )
A、病毒接触药物以后,慢慢产生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
C、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后来的药量减少,产生抗药性变异。
4.刚开始使用蚊香的时候,杀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来,效果不明显,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此现象。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蚊子有不抗药的,也有抗药的,刚开始使用蚊香时,把不抗药的蚊子杀死,具有抗药性的蚊子保留下来,继续繁殖,后代有抗药的,也有不抗药的,不抗药的被杀死,抗药的继续保留下来。经过一代代选择,蚊子普遍具有了抗药性,所以到了后来使用蚊香时效果不明
昆虫抗药性的产生
知识延伸
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做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
生活中如何使用牙膏?
作业:课时练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保护色的概念
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