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水中的动物同步练习(苏科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水中的动物同步练习(苏科版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2-12 16: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1.为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① 直接观察 ② 分别剪掉不同的鱼鳍进行对比 ③只剪掉尾鳍 ④用模型代替鱼进行试验 ⑤捆绑鱼鳍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 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C.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D.鱼有鳞片
3.北方的冬季,渔民通常在自家鱼塘的冰面上凿许多孔洞,其目的是:
A.提高鱼塘的水温 B.提高水塘水中的含氧量 C.减少鱼塘水的压力 D.利于给鱼喂食
4.鲫鱼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加 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5.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鲈鱼游泳时,控制游泳方向的主要是
A.胸鳍 B.背鳍 C.尾鳍 D.臀鳍
6.鱼是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动物,其呼吸器官是( )
A.肺 B.皮肤 C.气管 D.鳃
7.鲫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 )
A.尾鳍的摆动 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D.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
8.海葵、乌贼、河蚌、虾、蟹、鲸等的形态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
A.都有贝壳 B.都用肺呼吸
C.身体都很柔软 D.都适应水中生活
9.鱼在水中停止游泳时,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地张开和关闭,使水由口流入,由鳃孔流出,其生理意义是
A.更换体内水分 B.完成呼吸过程
C.排出体内废物 D.摄入水中的食物
10.下面三种水生动物,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 ( )
  
A.都有脊柱 B.都用鳍游泳  C.都能适应水中生活 D. 身体都呈长梭形
11.“水上大世界,动物添精彩”下列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是:( )
A.蚯蚓 B.草鱼 C.青蛙 D.猎豹
12.鲫鱼即使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游泳,也不会迷失方向,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 )
A.眼睛 B.各种鳍 C.内耳 D.侧线
13.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14.海豹不是鱼类的理由是: ( )
①体表无鳞片 ②不用鳃呼吸而用肺呼吸 ③体内有脊柱 ④能在水中游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王凯同学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取了甲、乙两条相同的鲫鱼,放在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用纱布只捆扎甲鱼的胸腹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请问:
(1)王凯同学用的方法是 。
(2)该实验是探究 鳍的作用,变量是 。
(3)该实验中,实验组是 鱼,对照组是 鱼。
(4)实验结束后,王凯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鱼在游泳时,该种鳍的作用
是 。
16.请仔细观察鱼的头部结构图,回答下面问题。
(1)鱼的呼吸器官是 ;鱼的鳃丝鲜红色是因为里面有大量的 ,适于气体交换。
(2)流出鱼体与进入鱼体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请根据以下提示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点。(提示: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当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3)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C 6.D 7.D 8.D 9.B 10.C 11.B 12.D 13.B 14.A
15. ⑴模拟实验法 ⑵胸腹鳍 是否捆扎 ⑶ 甲 乙 (4)保持身体的平衡
16.(1)鳃 毛细血管 (2)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在水中滴一滴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BTB),看溶液是否变成黄色 (3)鳃丝粘连在一起,影响了鱼的呼吸。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