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 可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
3.下列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增强肥效
B. 用10 mL的量筒量取9.5 mL的水
C. 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4.常温下,有反应:M+N→盐+水,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 )
A. 酸、碱
B. 单质、氧化物
C. 氧化物、酸
D. 氧化物、碱
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6.CuO、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四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7.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农药、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所以应该大量使用
B. 如果可燃冰开采不当造成甲烷泄漏将加剧温室效应
C.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须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 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
8.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CO+CuOCu+CO2
C. 2H2O2H2↑+O2↑
D. HCl+NaHCO3===NaCl+CO2↑+H2O
9.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
A. NH4HCO3
B. K2CO3
C. CO(NH2)2
D. Ca(H2PO4)2
10.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 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11.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结合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
A. H+、Na+、OH-、NO
B. Na+、K+、Cl-、OH-
C. H+、K+、CO、HCO
D. K+、Ba2+、Cl-、SO
12.把 CaCO3、NaCl、MgCl2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 )
A. H2O NaOH HCl
B. H2O KOH HCl
C. H2O NaOH H2SO4
D. H2O KOH H2SO4
13.甲、乙、丙三种物质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4.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C. 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补锌口服液喝得越多越好
D. 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15.下列物质俗名和名称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熟石灰 氢氧化钙
B. 小苏打 碳酸氢钠
C. 烧碱 碳酸钠
D. 干冰 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采用下列方法。
(1)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
①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氢铵(NH4HCO3)
B.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C.磷矿粉[Ca3(PO4)2]
②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
①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
②若提供的气体肥料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为了除去SO2,现设计以下两种方法。
甲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乙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提供资料] 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
SO2+2NaHCO3===Na2SO3+H2O+2CO2;SO2+2NaOH===Na2SO3+H2O。
请你利用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上述________方法可行(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18.已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结合选项所涉及的物质,采用带入验证法,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B
【解析】A项,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正确;B项,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不能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也不能支持木条燃烧,错误;C项,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时,能够把氢氧化钠除去,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因为硝酸钠、稀硝酸不能和硝酸银反应,而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正确;D项,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可以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固体。
3.【答案】A
【解析】A项,熟石灰是碱,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错误;B项,可以用10 mL的量筒量取9.5 mL的水,正确;C项,pH测得的结果是整数,因此可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正确;D项,盖上锅盖把空气(氧气)隔绝了从而使火熄灭,正确。故选A。
4.【答案】B
【解析】A项,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B项,单质和氧化物能反应,但不可能生成盐和水,错误;C项,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D项,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正确,故选B。
5.【答案】A
【解析】A项,苏打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两者都为白色,方法一不可行;加热时,小苏打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苏打不会产生,方法二可行,错误;B项,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方法一可行;氧气能与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方法二可行,正确;C项,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加热时铜会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金不与氧气反应,方法一可行;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而金不与稀盐酸反应,方法二可行,正确;D项,碳酸氢铵为白色,磷矿粉为灰白色粉末,方法一可行;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而磷矿粉没有,方法二可行,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根据各类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盐之间要发生复分解反应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7.【答案】A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虽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错误;B项,因为甲烷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所以甲烷泄露将加剧温室效应,正确;C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正确;D项,步行和骑自行车起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A项,C+O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项,CO+CuOCu+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铜是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C项,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D项,HCl+NaHCO3===NaCl+CO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A项,NH4H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B项,K2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C项,CO(NH2)2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D项,Ca(H2PO4)2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磷元素,属于磷肥。
10.【答案】B
【解析】A项,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C项,碳酸钾溶液和盐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项,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离子之间能反应;B项,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离子之间不能反应;C项,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氨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之间能反应;D项,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之间能反应。
12.【答案】A
【解析】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解答。
13.【答案】B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14.【答案】D
【解析】A项,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所以要合理使用,错误;B项,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产品来延长食品保质期,错误;C项,锌元素有“智力之花”美称,但是补锌口服液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要适量,错误;D项,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所以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正确。
15.【答案】C
【解析】A项,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物质俗名和名称对应关系正确;B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物质俗名和名称对应关系正确;C项,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其物质俗名和名称对应关系错误;D项,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物质俗名和名称对应关系正确。故选C。
16.【答案】(1)①A ②不能 二者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①光合 ②甲 NaHCO3与CO2不反应,与SO2反应,不但能除去SO2,而且还能增加CO2的含量
【解析】(1)①碳酸氢铵(NH4H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为氮肥。②碳酸氢铵为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所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草木灰呈碱性,所以二者不能混合施用,以防二者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2)①二氧化碳充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②NaHCO3与CO2不反应,与SO2反应,不但能除去SO2,而且还能增加CO2的含量。所以甲可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乙不可行。
17.【答案】(1)BaSO4 (2)Na2SO4、NaCl (3)NaCl+AgNO3===AgCl↓+NaNO3 (4)MgCl2、NaNO3
【解析】①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氯化钠和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可知,原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FeCl3、MgCl2、NaOH;②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的黄色溶液可知,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Cl3、NaOH;③根据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沉淀,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18.【答案】(1)O2 (2)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1)根据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所以甲是氧气或二氧化碳,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A和甲反应生成B,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C可以是氧化铜,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2)根据A、B、C、D、甲是初中化学研究中常见的五种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甲可能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甲可能是二氧化碳,A、C是氢氧化钙或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A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B,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钙,C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带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