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课时
共计 1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过 程 与 方 法
知 识
与
技 能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比较两种液体有什么不同。
2、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3、通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发现一定浓度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4、体会到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探究问题
马铃薯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呢
教学重点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教学用具
马铃薯,一杯清水,酒精灯、不锈钢调羹、一杯浓盐水、食盐、烧杯、一根筷子。
板 书 设 计
第七课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清水 —— 沉
马铃薯
盐水(浓)—— 浮
课 程 与 活 动 设 计
学习流程
学 生 活 动
预习设计
1、预习阅读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2、尝试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这是为什么? 物体的沉和浮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复习旧知 新课准备
一、填空
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浮力??)。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方向( 相反??)。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浮力???).
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 浮力大于重力 )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二、判断
1、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对 )
2、轻重相同的物体,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错? )
3、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容易浮在水面上。(对? )
4、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错 )
三、通过出示马铃薯引入并板书课题
四、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思考并发现问题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是什么?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一种液体中下沉,在另一种液体中上浮呢?
四、我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情境创设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我们非常熟悉的物体——看看它是什么?(土豆)
老师这里有两个烧杯,如果将马铃薯放入其中烧杯中,根据你的经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演示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沉浮。
3、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活动一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教师诱导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铁片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3、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1、观察两种液体。
2、完成液滴加热实验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1、指导加热的方法。
2、点拨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活动二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教师诱导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1.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3、调制盐水,取4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注意:每次满勺,且每加一次就观察一下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5、填写好实验记录,实验后清理好实验器材。
1、分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
2、思考讨论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3、分析实验证据,形成认识。(最终得出科学结论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做到安静操作不急不乱。
2、往水中加盐时,不要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你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要一次次的加,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3、加盐时边加边用筷子搅拌使其快速溶解。
4、可以将马铃薯一直放在水中,方便观察它的沉浮。
巩固练习 实践应用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1.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沉的,合理的说法是( B )。
A.甲水槽里装的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是盐水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
A.清水中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
B.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C. 味精溶液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3.人在死海中不会沉入海底,而是漂浮在海面上,原因是 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处六七倍。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
归纳总结 深化认识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习方法?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解“死海”的秘密
阅读课本第18页“淹不死人的湖——死海”这篇短文,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想一想:人为什么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
2、除了我们课堂上实验的这几种物质外,同学们回去后探索一下这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能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物质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比如说洗衣粉水、肥皂水、醋水等等,我们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