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09:12: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昼夜交替现象》,我将从以下十个方面来介绍我的说课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里面的第一课。本单元前五课研究地球的自转,后三课研究地球的公转及其相关联现象。
本课通过视频欣赏、模拟实验等,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
(2)、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和学生互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模拟实验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4、教学准备:
按照学生的分组情况,每组我准备了自制学具一套和一张实验记录纸。
5、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思维碰撞,提出假说;
(三)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四)分析体验,寻求真知。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开课伊始,我播放星空和地球的视频,创设情境,回到过去,进入古人的探究世界。
用视频中出现的日出和日落引导出日出以后是白天日落以后时夜晚,提出问题:昼和夜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回答白天和夜晚不断重复出现,老师给与肯定,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交替现象”,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昼夜交替现象》并进行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带学生回到久远的过去,激发了学生帮助古人的热情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兴趣。
(二):思维碰撞,提出假说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回忆开课时的视频和图片并提问:“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学生答到太阳和地球,老师马上板书。
在这里我预设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回答月亮,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我们在上学期学习《光和影》这课里就已经知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而我们晚上看到的月光只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和昼夜交替现象没有关系。
接着通过看图片,直观的看到地球上有昼和夜,老师引导:现在它们不动,昼夜会变化吗?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和太阳在运动时才会产生昼夜交替。
最后,让我们像古代人一样去猜测,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学生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老师也可以先进行示范,学生只要说到这四种假说就及时板书,板书完整之后齐读这四种假说,让学生加深认识。
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多鼓励学生,可以这样说:现在,老师想请人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那就让老师来为大家先做一个示范吧。/谁有新想法了,能不能讲给同学听一听?/老师觉得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大家看可不可以?/我很欣赏你认真钻研的态度。/你的发言给了大家一些启发,谢谢你。/你真像一位小科学家,有这么独一无二的想法。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假说,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
(三):模拟实验,验证假说
我先请学生确定实验材料。“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模拟地球和太阳呢?”学生会说到用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这时老师一定要追问,可以问:“你为什么要用电筒模拟太阳呢?”也可以问“你为什么不用胶棒当地球呢?”让学生理解到替代物一定要和原来的物体有相似特征,并对“模拟实验法”进行介绍。
接着对第一种假说进行验证,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代表地球和太阳,利用LED灯和地球仪做模拟实验。首先请他们介绍模拟的是第几种假说?学生说道:我们模拟的是第一种假说“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接着老师强调:我们的观测点在哪里?学生找到中国并明确指出。之后,学生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打开节能灯,用灯的光表示太阳光,以中国作为观测点进行圆周运动,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下面我将扮演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这时老师一定要问大家:谁不动?谁在动?让学生保持“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动两周,在转动的同时汇报观测点情况是昼还是夜,学生如果没有汇报,老师一定要让他停一停,看一看现在中国所处的时候是白天还是黑夜。通过两位同学的模拟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并把这个结论记录在了实验单上。这时再来询问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感受,得到实验的注意事项:①谁动?谁不动?②我们的观测点在哪里?③昼和夜是否出现交替现象?
最后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像刚才那两位同学一样用同样的方法验证剩下的三种假说,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验证假说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素养不断得到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科学课堂的精髓。
(四):分析体验,寻求真知
我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示,我分别用到了:一个小组、两个小组和剩下的小组这样的形式对后三种假说进行验证,并及时记录。在小组汇报时要注意的是:①派两个代表进行演示;②过程中要明确谁动谁不动,观测点在哪里;③小组要一起大声说出,出现昼或者夜的情况。学生汇报后要及时对孩子的展示提出一些激励性的点评,比如:老师看大家做实验时非常的认真,我觉得很高兴。如果你们能将这种认真的精神发扬到你们所学的每一个学科,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对做得好的地方给于鼓励和肯定之外,有做的不规范的,也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再次规范操作。接下来提问让学生思考:通过模拟实验,我们有什么发现?得出: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最后,我请学生把四种假说分成两类:一类是地球不动太阳动,另一类是太阳不动地球动。按照这两类假说,古人形成两派,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有人还为此付出了生命。这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科学的探究欲。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下一堂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做好铺垫。
6、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本堂课的板书抓住了一些关键词语,让学生印象深刻。
7、学生观察实验单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实验记录单
小组名称:
我们的假说
运动情况
(正确情况上划钩)
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正确后面划钩)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动
不动

地球(动
不动

能(

不能(

2、太阳不动,
地球围着太阳转。
太阳(动
不动

地球(动
不动

能(

不能(

3、地球自转。
太阳(动
不动

地球(动
不动

能(

不能(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太阳(动
不动

地球(动
不动

能(

不能(

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单,我们更能直观反映出太阳和地球的运动情况。
8、教学设计特色: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问题情境”教学研究是胡局长去年在我校提出的课题,是新课改的热门课题,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我通过视频欣赏,引导学生回到过去,进入古人的探究世界,为教学成功地创设了情境。
(2)、巧用自制教具(学具)。长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改良和自制一些教具和学具,为的是便于科学实践的教与学,提高课堂实效性。
9、授课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与下一堂课进行无缝衔接。
10、课后反思:
本堂课中孩子已经对昼夜交替现象有了一个正确的结论,而我们却要让孩子排除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全身心的真正投入到古人的探究世界里来,通过本堂课的实验操作和演示,接受四种假说都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我仍在摸索。而我校作为寄宿制小学,学生无法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不能当天及时与父母交流,如何培养学生课后的科学探究欲望,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不断探索和思考的。希望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我更多的建议。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