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藏 戏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藏戏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出示豫剧、川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剧种吗?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个剧种?为什么?
2.有一个剧种流传于世界最高处。(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它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要早400多年呢。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需一鼓一钹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戴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的魅力,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一读课前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思考:
(1)哪些自然段写藏戏的形成?
(2)哪些自然段写藏戏的艺术特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第1~3自然段:藏戏的特色(概括介绍);第4~7自然段:藏戏的形成;第8~18自然段:藏戏的特色(具体描写)。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指名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的珍贵、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3.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第8~18自然段,找出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第8~14自然段、第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第15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第8~14自然段、第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①不同人物戴不同颜色的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
②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代表人物两面三刀,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不同的颜色分别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第15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的特点。
(5)读第17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藏戏能一连演出三五天?
4.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的特点和前后呼应、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学生读:第8~14自然段、第16自然段。
(2)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学生读:第15自然段。
(3)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学生读:第17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18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藏戏轻松自然、丰富多彩,能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如何形成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相关内容,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3.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回答。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4.教师小结: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组建了第一个藏戏班子,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改进提高,使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
五、回归中心,体会表达方式
1.课文的前后都写到藏戏的特色,不是重复了吗?前面的是否可以去掉?学生交流反问句、排比句的好处。
(1)反问句突出了藏戏的特色,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排比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教师小结:我们知道了,文章的开头用反问句、排比句等特殊句式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2.我们再来看看介绍传奇故事的这一部分,如果去掉它,也不影响我们了解藏戏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篇幅来介绍这一部分内容呢?
(1)学生交流,指名答。
(2)教师小结: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有:①加入传说、故事等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知识性。
②在研究民俗文化时我们要关注它的起源与历史。
六、梳理全文,提升感悟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关于藏戏的哪些内容?
(1)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特点;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2.选择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特点,为后文具体写藏戏的特点埋下伏笔。)
(2)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
七、课外延伸
1.1986年,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一段《雀之灵》使傣族的孔雀舞家喻户晓。提起孔雀舞,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魔鬼欲霸占孔雀为妻,人面鸟身的孔雀,奋力抖动自己美丽的羽毛,那绚丽、灿烂的光芒使魔鬼双目失明,孔雀取得了胜利。孔雀舞展现了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晒翅、展翘、抖翘、亮翅、点水、蹬枝、歇枝、开屏、飞翔等场面。感情内在含蓄、舞蹈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孔雀舞的照片。(屏幕出示孔雀舞的照片)你还接触过哪些艺术形式?
2.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都是中华文化中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八、布置作业
了解一下你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将你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用上我们这节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写你眼中独具特色的艺术,用你的文字展现它的魅力。
板
书
设
计
4* 藏 戏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不足之处: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品读课文,从中感悟藏戏的特色和文中唐东杰布的精神,进而体会藏戏的形成过程之神奇。 有利于学生理解、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