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9 16: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
案例设计--反思表
学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学校
案例名称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姓名
王艳梅
案例类型
八年级生物
学段
中学
教学/活动目标
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能解释共生的概念。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知道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的确不清楚。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从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事情,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过程
(通过观察图片中的生物现象)探究主题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入: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提问或思考或补充。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技能训练: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样很自然地开始技能训练。设计意图:在这里,我把技能训练提前到此进行,是我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技能训练,与前面知识有联系,比上完全部内容后单独进行要显得自然,有意义。既有知识的连贯,又能训练技能。组织安排:同学仔细阅读者P82“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本训练关键在于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讲座让他们难免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可不完善的道理,这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演示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并回答。(通过课件教师讲解)探究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物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意图: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利用课件呈示相应的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足癣、臂癣)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引导思考: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列举“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
带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问: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指导学生阅读P83“以菌治虫”各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通过观察生物界的共生现象,小组讨论)探究三:与动植物共生。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P81仔细默读,找出关键词。指导学生看书。
呈示地衣和根瘤,播放学生观察采集地衣的录像,请一位同学结合录像介绍地衣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并请其他同学观察桌上的地衣标本,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再次强调共生的概念。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P82第3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现象?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形成天麻。天麻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病。
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阅读P81第二段,提出疑问。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习性贫血,维生素K有凝血功能。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如何选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下节课我们还将详细学习,请同学们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作铺垫。
生活拓展及链接:思考题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思考题2.在人体的肠道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你认为能将这些细菌清除掉吗?请分析原因。思考题3:P82第4题: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小组讨论完成:生活拓展知识。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教学/活动反思
1、本节课通过提问“大家还记得小猫种鱼的故事吗?到秋天,小猫会不会收获很多的小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入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
2、课堂环节将“技能训练”做了适当调整,在讨论完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分解掉了水果中的有机物,导致水果腐烂这一问题后,进一步提出: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在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在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到各组中倾听学生的意见,指导学生交流,当学生说不出时、或遇到不会的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语言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3、在讲到真菌和细菌导致患病时,教师应引导教材内容及收集的图片信息,一边介绍病例的特征,一边介绍其危害和防治方法。注意:我们平时说的“脚气”实际上应叫足廯或叫脚湿气,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与医学上说的脚气病不同,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预防足癣,如:不穿别人的鞋,去别人家不换鞋、平时洗漱应注意的问题等,进一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4、课堂上构建了“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如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小组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提问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
总结几点经验:
1、课堂环节设计要灵活,必要时可作适当调整,要做到合理,并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2、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要注意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如不正确不要及时给予否定,以免打消他的积极性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快速并准确的给予鼓励和表扬。
4、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尽量多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搜集一些辅助理解课本内容的资料,或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来理解所学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