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第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亲自动手分一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6块榶、18个橘子、6个盘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哪种分法才合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引导学生回忆6的分与合。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第8页例1中的3种分法,只有一种三份都是2块,体会平均分。
1 1 4; 1 2 3; 2 2 2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4种分法,哪种是平均分?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第9页例2。
1.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分一分。多叫几名同学来分。
方法一:1个1个地分,3次正好分完。
方法二:2个2个地分,2次正好分完。
方法三:3个3个地分,1次正好分完。
2.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3.小组汇报:不论怎么分,每个盘子里的个数都相同,都是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有几种方法把这些酸奶平均分成2份?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五、拓展提升
1.8个果冻,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4个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动手把家里的物品平均分。
合理即可。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二第2~4题。
观察、思考,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观察比较第3种分法都是2块,最合理。
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板书设计:
平均分(1)
例1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知道什么是平均分,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同学们手里应多准备实物,多操作练习。
教学建议:对于两种平均分的方式,需要学生多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