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测试卷(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2019·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初二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只要认真细心地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像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
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好
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
2.(2019·江苏初二期末)如图使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3.(2018·江门市第二中学初二期中)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
A.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B.茶杯的高度是10
C.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4.(2019·河南初二期中)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对 B.甲对 C.乙对 D.丙对
5.(2019·全国初二单元测试)在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时,四次测量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12.38 cm B.12.37 cm C.12.365cm D.12.36 cm
6.(2018·广东龙文教育初二期中)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41 cm B.2.357 cm C.2.35 cm D.2.36cm
7.(2018·吉林初二期中)学校的跳远比赛,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因为若拉不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
A.偏大 B.偏小 C.没影响 D.无法判断 【答案】A
8.(2019·辽宁初二期末)下列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速度单位1米/秒小于1千米/时
C.测量长度一定要使用分度值最小的工具 D.所有的测量都会存在误差
9.(2019·广东初二期末)以下是一些男生为中考体育项目制定的运动目标。其中,他们无法实现的是( )
A.1000m长跑100s B.三级蛙跳8m
C.立定跳远2.55m D.跳绳每分钟180次
10.(2019·广东初三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少误差 B.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不能减小误差
11.(2019·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初二期末)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9.80 cm B.1 mm、3.80 cm C.1 mm、9.80 cm D.1 cm、3.80 cm
12.(2019·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初二期末)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测量方法有关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3.(2019·福建初二期末)如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19·北京初二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B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
A.9.60cm B.10.40cm C.1.60cm D.3.10cm
15.(2019·北京初二期末)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6.(2019·北京初二期末)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二、填空题(共36分)
17.(2019·徐州市西苑中学初三期中)图中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cm
18.(2018·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初二期中)测量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还需要有合适的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来测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
19.小红同学对同一物体四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2.4 mm、22.5 mm、25.4 mm、22.6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其他几次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____(选填“误差”或“错误”)。
20.(2019·河南初二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21.(2018·甘肃初二期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测出的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22.(2018·湖北初二期中)如图被测物体长度为_____cm。
23.(2019·云南初二期末)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物体长度是_____cm。
24.(2019·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初二期末)(1)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17.82cm,17.28cm,17.83cm。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于_____cm。
(2)如图,停表读数为_____s。
25.(2019·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二期末)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9m,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
26.(2019·重庆初二期末)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测试卷(A卷)(解析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2019·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初二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只要认真细心地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像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
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好
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
【答案】C
【解析】AC、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故A错误,C正确;
B、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但估读位数过多便失去了意义,也无法实现,故错误;
D、每次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都可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故错误。
2.(2019·江苏初二期末)如图使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 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误。
B. 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B正确;
C. 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C错误;
D. 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D错误。
故选B.
3.(2018·江门市第二中学初二期中)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
A.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B.茶杯的高度是10
C.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答案】A
【解析】A. 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5cm左右,即250m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 茶杯的高度是10cm=100m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 7mm接近一本书的厚度,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m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7dm=1670m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9·河南初二期中)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对 B.甲对 C.乙对 D.丙对
【答案】B
【解析】甲同学测量数据为1.203m=120.3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且甲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甲同学的数据正确;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dm,测量结果准确到dm,而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1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而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故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故选B.
5.(2019·全国初二单元测试)在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时,四次测量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12.38 cm B.12.37 cm C.12.365cm D.12.36 cm
【答案】B
【解析】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四次书本的宽度,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所以书的宽度为L==12.365cm≈12.37cm.故选B.
6.(2018·广东龙文教育初二期中)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41 cm B.2.357 cm C.2.35 cm D.2.36cm
【答案】D
【解析】四个数据中2.57cm与其他三个差距太大,所以不正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所以计算出平均值即为物体的长度.
物体的长度为L=2.35cm+2.36cm+2.36cm3≈2.36cm.
故D
7.(2018·吉林初二期中)学校的跳远比赛,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因为若拉不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
A.偏大 B.偏小 C.没影响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测量成绩时,应使卷尺的刻度与跳远距离等长,如果卷尺拉不直,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更多的示数,所以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为答案。
8.(2019·辽宁初二期末)下列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速度单位1米/秒小于1千米/时
C.测量长度一定要使用分度值最小的工具 D.所有的测量都会存在误差
【答案】D
【解析】A、光年指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是长度的单位,故A错误。
B、1m/s=3.6km/h,所以,1m/s大于1km/h,故B错误。
C、测量长度时,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度值和量程合适的测量工具,而不是一定要使用分度值最小的工具,故C错误。
D、误差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是,即所有的测量中都会存在误差,故D正确。
9.(2019·广东初二期末)以下是一些男生为中考体育项目制定的运动目标。其中,他们无法实现的是( )
A.1000m长跑100s B.三级蛙跳8m
C.立定跳远2.55m D.跳绳每分钟180次
【答案】A
【解析】A、1000m长跑成绩在3.5min左右,即210s左右,故A符合题意;
B、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三级蛙跳成绩在8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立定跳远时,跳远的距离大约在2.5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跳绳时,每分钟大约跳180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19·广东初三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少误差 B.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不能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优化实验方案、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1.(2019·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初二期末)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 cm、9.80 cm B.1 mm、3.80 cm C.1 mm、9.80 cm D.1 cm、3.80 cm
【答案】B
【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格,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在6.00cm,末端刻度值为9.80cm,则物体长度为9.80cm﹣6.00cm=3.80cm。
故选:B。
12.(2019·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初二期末)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测量方法有关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
【解析】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测量误差与测量者、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等都有关,故B正确;
C、即使认真测量,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误差,故C错误;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13.(2019·福建初二期末)如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铅笔左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故错误;
B、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错误;
C、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正确;
D、铅笔左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错误。
故选C.
14.(2019·北京初二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B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
A.9.60cm B.10.40cm C.1.60cm D.3.10cm
【答案】C
【解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B左端与8.00cm对齐,右端示数为9.60cm,所以物体B的长度为L=9.60cm﹣8.00cm=1.60cm。
故选:C。
15.(2019·北京初二期末)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BD
【解析】A.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BD。
16.(2019·北京初二期末)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AC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测量时出现误差,不等于出现了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认真细致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共36分)
17.(2019·徐州市西苑中学初三期中)图中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cm
【答案】1.45 (1.42—1.48都正确)
【解析】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是1mm,物体的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尺的示数在1.44 cm -1.45 cm之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估读数字为5,故物体长度是:1.45cm.
18.(2018·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初二期中)测量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还需要有合适的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来测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
【答案】测量工具 停表 刻度尺
【解析】为了比较不同物体的一些物理性质,人类引入了比较标准,国际单位制就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即物理量的单位;
要进行测量,还需要有合适的测量工具;
如实验室常用来测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9.小红同学对同一物体四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2.4 mm、22.5 mm、25.4 mm、22.6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其他几次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____(选填“误差”或“错误”)。
【答案】25.4 mm 误差
【解析】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包括准确值与估读值两部分,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分度值的后面应再估读一位;估读值可以不同。
25.4 m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包括准确值与估读值两部分,估读值可以不同,因此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误差,而不是错误。
20.(2019·河南初二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答案】B 1.36
【解析】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40cm,物体的长度L=1.40cm?0.00cm=1.40cm.
21.(2018·甘肃初二期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测出的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
【答案】2.80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始端示数为3.00cm,末端示数为5.80cm,所以物体长度为5.80cm﹣3.00cm=2.80cm。
22.(2018·湖北初二期中)如图被测物体长度为_____cm。
【答案】2.50
【解析】由题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被测物体长度为L=6.50cm-4.00cm=2.50cm。
23.(2019·云南初二期末)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物体长度是_____cm。
【答案】1 2.35
【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其分度值为0.1cm=1mm;
物体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35cm,则物体长度为8.35cm-6.00cm=2.35cm。
24.(2019·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初二期末)(1)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17.82cm,17.28cm,17.83cm。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于_____cm。
(2)如图,停表读数为_____s。
【答案】17.82 200
【解析】(1)观察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7.28cm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则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于:=17.82cm;
(2)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故停表所表示的时间是3min20s=200s。
25.(2019·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二期末)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9m,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
【答案】相同 5min7.5s
【解析】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最后的一个0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5,表示5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最后一个8也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4,表示4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所以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7.5s。
26.(2019·重庆初二期末)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1mm 1.82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8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82cm-2.00cm=1.82cm。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