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6.2绿色植物的呼吸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7下生物 6.2绿色植物的呼吸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9 20: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绿色植物的呼吸”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及第四节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内容,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证实种子可以进行呼吸,再按照同样的研究方法,探究得出其他器官也可以进行呼吸。最后归纳分析得出,活的植物体呼吸时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么生物体需要氧气做什么?二氧化碳又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出现后,通过“探究种子呼吸时释放热量”,按照从观察现象到探寻本质的研究规律,自然而然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要借助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其次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化学学科,因此在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验证实验时,利用现代化手段PAD视频来呈现给学生易于学生接受。
2.学生初一学习了光合作用,在潜意识中往往认为植物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生活中也无法观测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因此通过实验的验证解决了学生生活中错误认识,也遵循了从观察现象到探究本质的研究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从而能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2、能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
目标
1、通过有关植物呼吸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尝试描述实验现象及叙述结论的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完成探究活动,逐渐形成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树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
2、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实验


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及能量的释放
教学
方法
演示实验、
学生探究法
课型
新授
教具
萌发的绿豆,干燥的绿豆,集气瓶,广口瓶,蜡烛,澄清石灰水,烧杯,试管,针管,火柴,保温瓶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我们知道人和动物都在一刻不停的进行着呼吸,一旦呼吸停止了,生命就结束了。那么自然界中的植物是不是也在进行呼吸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
导入
设计植物呼吸的实验方案
我们先探究植物呼吸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能做出怎样的假设?
假设:1、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板书)
2、植物呼吸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才能证明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呢?要想知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植物体周围的气体收集起来去验证就可以了?那怎么验证呢?
我们先做出推断。
(投影)推断:如果植物在密闭的环境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那么环境中氧气就会(减少),二氧化碳就会(增加)。
生两种可能的回答:
1、植物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植物呼吸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看投影推断
实验探究方法的应用
尝试做出假设
学习设计实验的思路
课外小组的同学课下设计了实验并录制成了视频,我们来看一看他们设计的实验是否合理。
观看视频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刘天宇同学准备的实验中甲乙两瓶的条件一致吗?
2、乙瓶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为什么选择种子而不选择植物体作为实验材料?
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检验里边气体,那么如何检验呢?
同学们打开PAD看我给大家推送的资料。
PAD推送视频资料:1氧气的检验方法:利用点燃的蜡烛检验环境中的氧气。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如果环境中的氧气减少了,蜡烛就会熄灭。
2、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观看视频并思考
可能的回答:
1、甲乙选用相同的广口瓶,并放入等量的种子,放在同样温暖的地方,里边空气的量一样。只有种子不同。
2、乙瓶作用是对照。
3、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会干扰实验。
打开PAD看老师推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检验的方法视频资料。
通过分析实验选择的材料和装置,明确实验设计的三原则
与化学学科融合
通过PAD推送的视频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检验的方法,为下边验证植物呼吸吸入氧气做准备。
大家看了我推送的资料,能描述一下怎样检验绿色植物呼吸吸收氧气和放出了二氧化碳吗?
生:1、用燃烧的蜡烛检验氧气。如果环境中有氧气,蜡烛继续燃烧,如果没有氧气,蜡烛会熄灭。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提取信息的能力
探究一:植物的呼吸,吸入了氧气
下边我们来检测甲、乙两瓶内的气体的情况。
请两位同学上来协助做实验,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问: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
两个同学同时将蜡烛放入甲、乙两瓶中,同时注意盖上毛玻璃避免空气进入。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分析:
1、为什么甲瓶中蜡烛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呢?
2、甲瓶中减少的氧气到哪去了呢?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回答: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观察演示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在学案上
描述实验现象:
甲瓶:蜡烛熄灭
乙瓶:蜡烛燃烧
1、甲瓶中氧气减少了,乙瓶中空气没有变化。
2、甲瓶与乙瓶中唯一不同的是种子,甲瓶为萌发的种子,乙瓶为干燥的种子,说明减少的氧气被种子吸收了。
结论:萌发的种子呼吸,吸入了氧气
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探究二:植物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刚才刘天宇同学的实验,课外小组的同学也做了,用同样的实验如何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呢?
提示:我给大家提供的工具是针管
师点评学生的设计并投影:
检验方法:用针管分别吸出两瓶中气体,分别注入两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学生可能的方法1:用针管吸出两瓶中气体,分别注入两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尝试设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下边请刚才设计检验方法好的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
老师提醒演示学生:用针头吸气要向护士打针一样慢慢的将针头吸满气体再注入试管。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学案上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A瓶中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而B瓶气体没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
追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来的?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瓶中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瓶气体未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A瓶中二氧化碳增多了。
来自萌发的种子。
结论:萌发的种子呼吸,放出了二氧化碳。
尝试描述实验现象
植物各器官的呼吸
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萌发的种子可以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么植物的其他器官是不是也都呼吸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时间关系,课上我们不再进行验证,我想请同学们课下自行设计,实验设计后进行实验并录像通过微信传给我,好的实验视频我将在PAD里展示。
科学研究表明,不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干燥的种子也进行微弱的呼吸,而且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要进行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倾听
明确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要进行呼吸
植物的呼吸,释放热量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呼吸与人一样,吸入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那么氧气到哪里去了?植物呼吸除了放出二氧化碳还能释放什么呢?
下边我们看另一位同学给咱们准备的实验。
播放视频
初始温度( 25 )摄氏度,现在我们来看看放置一天的实验装置温度计有什么变化?
取出温度计,让学生读数
思考:
1、甲保温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乙保温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读数,其他同学将结果记录在学案上
甲:温度升高了,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热能。
乙: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干燥的种子没有释放热能。
学习实验现象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植物的呼吸实质——呼吸作用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植物呼吸,吸入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并释放了能量。
板书呼吸作用反应式:
氧气+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能量
并讲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问:几个实验如果都把种子放满,种子还能呼吸吗?
PAD推送资料: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无氧呼吸。苹果储存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由呼吸作用回忆光合作用
PAD 推送光合作用相关复习知识
归纳呼吸作用反应式
明确呼吸作用实质
阅读资料扩展知识
打开PAD复习光合作用知识点
列表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归纳知识的能力
拓展提升
新旧知识对比
植物呼吸作用与生活实际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大家关注过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生活去看一看吧。
PPT1:图片(锄禾与松土机松土,想到了哪首古诗?对庄稼有什么意义用生物学原理回答。)
PPT:学生以组为单位自选习题在学案上回答,并拍照上传。(至少一道,做的快的同学数量不限)
1、看窗台上的花盆,为什么下面有个洞呢?
2、卧室中放过多的花好吗?
3、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4、水涝地为什么要及时排涝?
5、粮食收获后为什么及时晒晾?
6、客观题(9道)
回答:悯农。为植物根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1、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进行呼吸,洞为植物的 根呼吸提供了氧气。
2、不好,植物到了晚上活着就要呼吸,减少卧室中氧气,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3、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
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学科融合
分层教学
小结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投影):
小结:植物的呼吸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活着的植物体及植物体的活器官都能进行呼吸。
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人们又是如何改变环境条件将呼吸作用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回顾本节内容,
学生说收获
回顾本节内容
为下一节做铺垫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结论1:萌发的种子呼吸,吸入氧气。:
结论2:萌发种子的呼吸,排出二氧化碳。
结论3:萌发种子的呼吸,释放热能。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氧气+有机物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教学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将教材两节内容重新加以整合,重点突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基础上,从现象到本质,归纳呼吸作用实质,并通过拓展资料无氧呼吸反应式,学生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比,自然得出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难点自然解决。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2、教学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如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带着课外小组同学完成,并录成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缩短了老师介绍准备实验的时间,将本是课下准备不能带到课上的实验准备阶段通过视频再现给了学生。另一方面准备实验视频资料来源于身边同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
3、先进的教学手段PAD的应用,在本节课中发挥巨大作用,增大了课堂容量,给学生提供了拓展资料,视频资料,复习资料,并通过PAD进行分层教学,是以往教学设计中不能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