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8下生物 13.6.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8下生物 13.6.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9 20:3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





1.知识目标
a、动物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b、通过水螅了解腔肠动物的基本结构,猪肉绦虫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结构,蛔虫了解线形动物的基本结构,河蚌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
a.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b.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b.通过蛔虫、猪肉绦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重点
知道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动物的基本特点。
难点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时间设计
学生活动及时间
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生物是丰富多彩的,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了原生生物、原核生物以及植物,它们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那么生物界还有什么呢?它们的基本形态结构是什么,有何基本特征?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
前后过渡,激发兴趣,导出本节课题第六节:动物。
环节二:动物的基本特点及分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忆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
动物有哪些基本特点?
多细胞构成,细胞内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内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营养方式异养。
植物可以根据一定的依据分为不同的类型,那么动物是否根据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呢?
根据体内是否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柱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柱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学生阅读教材P32页中的内容,思考,总结归纳,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理清生物的分类。
自主阅读,归纳总结,理解动物的基本特点。
了解生物的进化和分类,构建起生物的进化历程。
环节三:腔肠动物
水螅的形态结构
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并且注意观察两幅,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2水螅的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内层细胞围成的消化腔靠什么结构与外界相通的?
水螅以什么为食?如何进行捕食的?
腔肠动物除了水螅外,还有哪些动物呢?
(二)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进行总结出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P33页。)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不同腔肠动物的图片,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带着问题观察思考,学会识图的结构名称以及相应的功能。小组讨论学习、讨论交流。
总结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思考、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并得出水螅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的概念。
从具体对一种腔肠动物――水螅特征的分析,到感性地认识腔肠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加深理解。情感教育。
环节四:扁形动物
(一)几种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
活动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分析——认识扁形动物,播放涡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特点。
问题:1、涡虫、血吸虫和猪肉绦虫等扁形动物的身体是否与水螅的身体一样呈辐射对称?
这些动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体壁由几层构成?与水螅比较其不同是什么?
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的区别是什么?
(二)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P34页。出示其他几种扁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出示几种动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扁形动物,并说明理由。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扁形动物与人类有重要关系。
学生观察思考,学会归纳总结,知道不同的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
总结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判断并说明理由。
思考、交流,说出寄生生活的动物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获知涡虫的生活环境以及习性,对涡虫建立感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从具体对一种扁形动物――涡虫的特征的分析初步认识扁形动物特征,再到抽象生成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概念。
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的本领,是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规律的。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环节五:线虫动物
蛔虫的形态结构
活动3:学生阅读教材P34页,资料分析——认识线虫动物,出示蛔虫的形态结构图片,提出问题:
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2线虫动物的身体与涡虫有什么不同?
3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4线虫动物除了蛔虫外,还有哪些动物?
线虫动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P35页。出示其他几种线虫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出示几种动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种动物是线虫动物,并说明理由。
(三)线虫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线虫动物与人类有重要关系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交流、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判断并说明理由。
思考、交流,说出寄生生活的动物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推出线虫动物的基本特征。
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的动物都有其特殊的适应环境的本领,是符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规律的。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环节六:软体动物
(一) 河蚌的形态结构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35资料分析—认识软体动物,学会观察河蚌的形态结构,同时播放河蚌的结构图。
1.河蚌柔软的身体靠什么来保护的?软体动物是否都有这种保护结构?
2.靠什么结构运动?
3.靠什么结构呼吸?
4.软体动物除了河蚌外,还有哪些动物?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软体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通过对其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分析,强化“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二)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
提示学生这些相同点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主要特征提升出类群名称: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1.身体柔软,不节;
2.具有外套膜;
3.有坚硬的贝壳保护或硬壳被外套膜包被或完全消失。
(三)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归纳、总结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如钉螺。
观察思考,学会识图,加强比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比较、归纳、概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讨论、记录、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知道河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完成软体动物概念的构建。
通过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环节七:归纳小结
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说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同时更好地保护生物,构建起生物的核心概念。
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把书本知识由厚变薄。
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特点及分类
二、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虫动物
软体动物
教学后记
上课时,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起了积极作用。
通过提问,启发、引导、补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已掌握了本节知识的一个大轮廓,然后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将整章内容充实起来,让其系统化。使学生掌握内容的实质,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能力学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