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制9下化学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五四制9下化学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20: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 题
溶液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
2、知道物质的溶解会出现吸放热现象。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 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难 点
1、从微观角度去认识溶液
2、能分清溶质和溶剂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
教学用品
多媒体,试管,蔗糖,食盐,药匙,蒸馏水,高锰酸钾,植物油,泥土,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课  时
1课时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教师提问:
1、海水是纯净水么?
2、为什么海水又苦又涩?
教师展示: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提问:那么溶液到底有什么特点?
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一下溶液。
提出探讨问题
溶液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用途很广,例如输液的生理盐水是溶液,我们喝的苏打水是溶液。刚才我们也见识了两种溶液,那么溶液是怎么形成的呢?溶液又是如何得到的呢?接下来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到底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又有什么特点?
进入情景
对溶液进行观察,进入情景,思考,先对溶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内涵明晰,外延宽广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思考,为下面的活动探究埋下伏笔。
新课教学
活动与探究一:溶液的形成
提供实验用品:
药品:蔗糖、食盐、高锰酸钾、植物油、泥土、水
仪器:试管、药匙
让学生分别把蔗糖,食盐,高锰酸钾,植物油,泥土加入5个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3ml水进行震荡,观察现象。
问题:五个试管都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其中的食盐,蔗糖,高锰酸钾加水形成了溶液,那么它们和其他几个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不同?溶液有什么特点?
结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说明: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PPT展示溶质溶剂的概念。举例几种溶液让学生做区分
教师PPT展示几种溶液:蔗糖溶液,食盐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提问:溶质是否只能是固体?
举例不同形态的溶质
学生通过实验,自己观察现象,总结出溶液的一些特点
学生判断溶质与溶剂。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是固体,气体,和液体
固体:氯化钠溶液;
液体:稀盐酸溶液
气体:水中溶解氧气
不拘一格,按照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放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达到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与探究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取两支试管中加入1~2粒高锰酸钾,分别加入5毫升水和5毫升酒精。震荡观察现象。
现象:高锰酸钾溶于水,不溶于酒精
结论: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情况不同
那么生活中的溶液又都有哪些用处呢?PPT展示溶液的用途
活动与探究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取三只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1g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然后分别向试管中加入5ml的水震荡溶解,在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对比溶解前后温度的变化
结论: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氯化钠溶解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吸热
活动与探究四:洗涤剂去油污
取刚才加入植物油的试管,分成两份,并向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洗涤剂,震荡,观察现象,倒出观察现象
现象:没有加入洗涤剂的试管很快分层,倒出后试管壁上留有油污。加入洗涤剂的试管形成了混浊的液体,不分层,倒出后试管壁没有油污
PPT展示乳浊液的定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总结结论
学生通过温度计的测量,知道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得出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的结论

板书设计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定义
二、溶剂与溶质的辨别
三、溶质的物理状态
四、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五、乳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