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下地理 8.3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7下地理 8.3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9 22:5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2.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2.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2.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教学过程?
(第二小节)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美丽富饶的自然环境,他们那里丰富的物产,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那他们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
教师展示政区图,得出发展中国家广布的结论,再展示矿产资源和经济作物分布图,得出资源丰富的结论,并找出主要资源分布国家。【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口铜矿的重要国家;刚果(金):金刚石(强调金刚石就是钻石);几内亚湾沿岸的石油也很可观,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地。】
板书:资源丰富
教师展示课件:“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分析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物品是什么?出口的比重怎样?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本区的科特迪瓦主要出口可可,占出口总额的50%;尼日利亚主要出口原油,占到本国总出口额的如%;赞比亚主要出口铜矿,占到本国总出口额的70%多;还有的国家出口咖啡、金刚石、活牲口、木材等产品,所占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上述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一种初级产品,而且所占比重都很大。因此,得出结论:本区的国家以某种商品出口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级产品)
教师小结: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
板书:单一商品经济
2.练习PPT中的案例,辨别列出的物品中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业制造品;并比较他们之间的价格差异,得出不平等的国际贸易这个结论。
3.教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这样的单一商品经济,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以教材上给出的加纳为例,分析加纳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外贸交易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并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活动探究)
4.教师引申:这些问题说明像加纳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单一的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原因:单一商品经济,只有这几样东西,是满足不了全部生活要求的。必须从国外进口,没钱,只能卖东西。反过来,工业发达的国家。经济比较富裕。有钱买初级农矿产品,你的不卖,买别人的。选价格最低的,因此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
5.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教师提问:这样下去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假如你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洲长,你打算怎么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
(2)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成势,形成欧佩克(0pc)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
(3)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教师小结,展示课件。
(第三小节)人口、粮食与环境
1.教师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部分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发展的危机,并为此做出努力,例如:科特迪瓦的很多做法就和我们同学想到一块去了,而且成为本区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2.教师过渡:但更多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积重难返,贫困像恶魔一样笼罩着他们的生活。刚刚同学们提到了一点,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要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解决粮食问题。那么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粮食问题是属于农业上的问题还是工业上的?(学生回答: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
教师:非常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地形是高原,被称为“高原大陆”对不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情况。
展示课件,分析气候,得出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及其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教师过渡:在发达国家广布,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又如此有限,那么非洲的人口增长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一小节的标题叫“人口、粮食与环境”呢?老师跟同学们一起继续研究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
提问学生: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哪一个大洲?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多少?(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为2.3%,而撒哈拉以南更高达3.0%。)
4.总结:据世界银行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又是全世界最高的,看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本区自身造成的。
同学们找出原因。(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粮食供应不足。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这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所面临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板书: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5.教师PPT讲解本区恶性循环图。
6.教师引导:这样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生活。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好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如何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3)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4)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5)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6)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教师提示:请把你们小组的建议,按最重要(1条)、次重要(2条)、一般重要(3条),填到金字塔的小方块中,并思考理由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提出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明天会更美好。((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3)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4)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5)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6)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四、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写课堂作业巩固。
教学反思。
前半节课内容上的稍微有些快,学生的反应速度跟不上,后面节奏掌握的还可以。整节课内容详细,条理清晰,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体现了新课标学生为主体的主旨。作业布置内容合适,学生小结的环节设置的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