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说课案
尊敬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涪城的刘雪华。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区域地理学习的案例,是因为此区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有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特征和经济特点。此区域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于区域差异概念的理解,逐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本课中,教材介绍了本区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讲述本区历史及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特点。
教材弱化自然地理知识,突出人文地理内容。但人文地理特点的综合分析离不开自然地理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学中也要强调此区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后果。
能力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并能加以描述。
2、利用资料评价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说出主要资源的分布、生产及出口的状况。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国际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学生对非洲的直观认识就是“贫穷”,本区经济、生活水平均十分落后,其原因有历史、政治、环境及经济特点等等。这部分教材主要从经济特点来讲。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地区
(即在学习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及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并分析其经济特点)
本区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差异太大,一些人文特征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的关系。这节课的
难点:人文特征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比如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后果、解决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世界地理概况和前几个区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可以对新的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自主学习。但人文方面只局限于简单的认知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
初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喜欢在动手及活动中获取知识。
五、教法、学法:介于以上对学生学情及教材重难点的分析,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并思考学习记忆方法。
2、运用板图,简化本区轮廓图,让学生参与画图,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竞赛、画图等活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联想“我知道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并收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以经典动画片《狮子王》主题曲MV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非洲大地的生机盎然,再从动画回到现实,展示一系列非洲景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课堂更加有趣,我把学生自主学习、自学反馈、合作竞赛、讨论及归纳总结命名为:“闭关修炼”、“大展拳脚”、“华山论剑”和“武林秘籍”。
新课导入以后,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闭关修炼阶段: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3分钟。
完成后,教师使用谈话教学法,利用地图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完成这一阶段的大展拳脚。
传统的板图教学是最适合地理学科特点的。通过师生共同作图,它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更加活跃。因此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学中,我都会以板图作为教学载体。
学生自主学习以后,便利用板图达到互动学习。
作板图的同时也让学生拿出白纸参与作图。
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图画,我将非洲的轮廓进一步简化为几何图形(梯形+倒三角)。这个环节利用学生自己作图的时间,我会在黑板上画出3个非洲的轮廓图,利用幻灯片给出竞赛内容,把学生分成三组开展板图竞赛,进入华山论剑一环节。为提高效率,提前准备标有图例或字符的贴纸,在学生准备1分钟以后,紧锣密鼓并且有序地完成竞赛。对竞赛优胜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
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并促使他们在竞赛中主动获得知识。
通过动手和思考,学生总结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热带、高原为主的地区,进而理解它独特的景观形成的基础。
接着利用学生的课前准备:“我知道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让学生说出若干和本区有关的词句,举一些列出来。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和图片进行说明再次进入大展拳脚环节。话题可能涉及:长跑健将“黑人运动员”、黑人明星、钻石、黄金、索马里海盗、咖啡、黑人奴隶、南非世界杯、歌舞等。本区的人种构成、历史、文化被学生一一谈到,我会让学生之间彼此补充,完善学习。
对学生的准备和发言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课后关注学过的区域的习惯,让学生的地理学习不局限于课本,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渗透,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在这些话题里学生谈到了本区的黄金、钻石等资源。顺势给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说出主要资源类型、分布,并对数量和种类作出评价。同时给出的非洲饥饿儿童图片,设问:非洲拥有如此多的资源,为什么会长期陷入贫困和饥饿之中?引出本区经济的学习。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安排尤为重要。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课本资料图及幻灯片补充,指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归纳出,在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中,某一种产品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进而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单一”二字。
幻灯片再给出本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过程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我们身边哪些产品是初级产品,哪些是工业制成品?理解两者的概念及价格上的区别。进而明白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就是经济本身的这种特点决定的:即“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其中单一商品指的是生产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
最后以“加纳”为案例让学生进入华山论剑二环节,小组讨论这种经济的弊端和形成的原因。提到历史因素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法,把学过的国家“印度”的历史和曾经的经济特点来和本区做对比。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加强学习的连贯性,和对已学知识的运用。
新课结束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画的图,老师运用板书和板图做课堂小结。把人种分布、主要资源分布、代表国家位置等一一标在图上或在图上指出。时间允许也可把之前学生话题里的黑人运动员的故乡、天国之渡马赛马拉、会飞的粉红之湖纳库鲁,南非、索马里等也在图上指出,师生一起进行一场跨越东西南北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旅。最后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找到的武林秘籍就是大家手中自己完成的图,这也是学好地理的秘籍。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促使学生掌握这种“类形象记忆法”,引导他们通过自我发现,寻找更多的记忆方法,体会学习的乐趣。
八、板书设计
九、课堂练习
本课最后以“非洲鼓”的音乐视频结束,让学生站起身,闭上眼去体会鼓点节奏、讲述非洲音乐在现代各大音乐流派中的影响渗透,师生的身体也随节奏来摇摆,放轻松。快乐结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