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出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整体的认识,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2.过程方法:
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线条从多角度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2. 难点:对一个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部分,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用手绘线条描绘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材
学生:铅笔、纸
四、教学过程: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因此本课的教学程序我设置为探索、新授、练习、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探索
在讲新知识点之前,先创设一个生活中对别人进行物品描述的场景,然后不断展示该物品不同角度的示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发现这种新的表现方式的特点。
(提问:一个角度和多个角度表现哪个更加清晰准确,这种表现方式和我们常用的表现方式一样吗,区别在哪?)
这些情景联想和问题的设置显然引起学生产生兴趣,趁此,我引出了本课主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2、? 讲授新课
在让学生仔细阅读完第课文以后,本课开始讲授新的知识点。
⑴ 学会观察
这个环节实质上就是要求学深对物象多视角的理解,要想用多视角的方法绘画,就必须要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① 影像展示:
我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用品,如计算机、小汽车模型,卡通人物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并且留意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自己分析各图例解决导入部分设计的问题。
② 研讨:什么是物象多视角表达。
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前面的观察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多视角表达的概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拨和讲解。
归纳: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了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的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立体地观察物体的形象、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⑵ 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结合书本)
① 平面表达法:主要表现物体的结构与方位。(园林平面图)
② 立体表达法:主要表现物体各个面的形象特征。(三视图)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片,并教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多视角图的表达方法:“三视图”——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
(3)多视角表达的应用范围(影像展示)
3、学生练习
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通过影像)
⑵课堂三视图,巡视指导
⑶练习评价与研讨
??? 这是“练习”环节中最为关键的点,可以检验学生对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理解。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练习放在一起,一起分析是否说明了物象的形象、结构与方位和整体性。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基本能够完成一幅三视图,但也仅仅停留在能画出来,对三视图的理解没有在脑海中形成影像。在三视图应用范围欣赏时应该加以说明,方便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