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影视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特别关注。
教材分析:乐曲《辛德勒的名单》在英国管奏出的略带忧伤情绪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分三次奏出了音乐的主题。音乐中充满着犹太民族那种饱含苦难的,难以言喻的激情。这首哀婉动人的配乐在影片结束前才出现。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可让学生了解影视音乐包括配乐和歌曲。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同步划出它的旋律线,可让学生体验音乐中旋律线的进行方式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情意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可让学生感受到影视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三次音乐主题中音乐要素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电影片段《血性山谷》,短片讲述的是当地一位村民为了引开鬼子的追击而壮烈牺牲的事迹。请同学们观看时留意,随着剧情的发展,音乐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老师播放电影片段《血性山谷》,学生观看影片并思考
串联语:女孩的壮烈牺牲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美,而音乐的加入使这种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象这种专门为电影或电视配的音乐我们把它称之为影视音乐。
感受与聆听
音乐知识:影视音乐
初听音乐:辛德勒的名单
简介影片:第66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本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音乐等七项大奖。
随着视频音乐用“啦”哼唱
音乐知识:影视音乐中的主题音乐(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
完整聆听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题音乐,思考我们刚才哼唱的主题旋律在主题音乐中出现了几次?待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辛德勒的名单的曲式结构:引子 +A+A+B+A+尾声
串联语:主题旋律在主题音乐中出现了三次,我们有没有感觉单调?为什么?
分段聆听主题音乐,思考每一次主题旋律的出现,速度,音高和情绪上做了什么改变?
串联语: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画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约翰·威廉姆斯在为电影配乐时竟选择了如此简练柔和的旋律。与约翰合作的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他也是犹太人,这次两位巨人共同合作,用音乐描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
8、音乐知识:旋律线的进行方式(平行,上行,下行,波浪线)
9、视唱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同步划出旋律线(按照老师印发的手写稿上的旋律线)
串联语: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黑白影片,红衣小女孩是唯一的一抹红色,给观众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
10、观看红衣小女孩的视频,谈谈残酷的杀戮画面中为什么采用了明快纯净的童声合唱配乐,你对此有何感想?
串联:童声,一种对生命的呼唤与渴望。当红衣小女孩出现时,这支音乐响起,红色,鲜血的颜色,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在这场杀戮中,依然存在着生命的希望。在这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 德国党卫军的残暴与杀戮在哀婉的旋律衬托下,越发地鲜明,穿红衣的小女孩走在充满血腥的大街上,深深刺激了辛德勒,也为他以后帮助犹太人埋下伏笔。
11、观看图片:犹太人。一个接着一个被夺去了生命
12、阅读一段资料:辛德勒利用自己国会党党员的身份和与纳粹头目的关系,创办搪瓷厂,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但是整整七个月,他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他却花数百万马克以供应他的工人以及用来对德国官员行贿,同时还用钱从军火市场买来一些炮弹作为工厂的产品,搪塞一下德军。这样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濒临破产。 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1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性命。
13、观看电影的结尾片段,同时关注它的配乐
作曲家将这段音乐定名I Could Have Done More(我该救更多的人)。旨在突出辛德勒在最后,作为一个无能为力的男人,后悔自己没有多救一些无辜的犹太人。所有的人都说他是尽了力的,只是他自己总是觉得自己还有气力。
14、欣赏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主题曲
15、讨论:影视音乐的主要作用
﹙1﹚、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
﹙2﹚、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3﹚、体现并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强化影片结构
小结:电影离不开音乐的陪伴,音乐也因为电影而变得意义深远,请同学们以后在观看电影电视的同时请关注一下影视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