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7下 5.2.1欣赏 无锡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7下 5.2.1欣赏 无锡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2-09 15:1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锡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们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从中了解《无锡景》常以歌唱某地风光景物为内容。学习用方言演唱片段,能背唱一段歌曲,用普通话、方言均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知识与能力:
喜爱本课所学习的小调歌曲《无锡景》,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通过学唱《无锡景》以及改编、创编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愫。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江南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学生能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无锡景》
教学难点:用方言演唱<无锡景>片断。
教学方法:听唱法、问答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民歌,并判断一下这首民歌属于那种题裁?(播放歌曲《无锡景》)
请学生回答(小调,江南小调)
请问同学们:什么是小调?什么是江南小调?(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查询)
学生回答: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字、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流行于江南一带的小曲,我们称之为江南小调。
我们前面听到的小曲就是我们本课要学唱的民歌《无锡景》。
板书:<无锡景>——江苏民歌。这首民歌历史久远,流传面很广。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注意歌词的演唱。
歌唱的发声练习——气息的练习
歌唱的发声练习——.哼鸣练习
用哼鸣的方法诵读歌词
播放《无锡景》。请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的歌谱或课本的42面,用手点歌词先听三遍,然后小声模唱三遍。
同学们边看ppt,边听边小声哼唱《无锡景》
展示ppt1:〈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是以吴语方言演唱的小调歌曲,俗称〈侉侉调》。是典型的江南小调。该歌曲具有分节歌的特点。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乐句落音分别为“1531”,旋律趋于下行。乐句、乐节的句读处,常用“呀”、“末”等语气衬字,再加上吴侬软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寻味。
展示ppt2:《无锡景》曲式结构图:
一段体
第一乐句(起) 第二乐句(承) 第三乐句(转) 第四乐句(合)
1—4小节 5—8小节 9—12小节 13-16小节
Ppt3:无锡的美丽风景
欣赏用吴语方言演唱的《无锡景》
歌词改编
结合我们当地的方言以及人文景观,分四组改编歌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进行演唱。
作业:
歌曲创编:结合我们当地的方言以及人文景观,课下创作一首《XX景》。
17、本课小结:
Ppt4:《无锡景》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歌词讲究。这首单乐段反复的分节歌,每段四句,“起句”为两个短句,旋律由节拍均匀的两个乐节组成,节奏跳跃、音调欢快。“承句”是对比性的,延续了“起句”的情绪;“转句”曲调极具特色,富有动感,此句的第1、4小节音调相同,保持了自身的统一;“合句”曲调流畅,一气呵成,突出了对全曲的整合作用。《无锡景》常以歌唱某地风光景物为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乡土的热爱,还颂扬了家乡的历史、景物、民俗、风情,极具人文价值。请同学们课下抽时间欣赏一下各地的民歌。
18、播放《无锡景》,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