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在比较归纳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
2、会应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量。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渗透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师:某天,我在书店听见这样一段对话:阿姨,这本漫画书多少钱?营业员说,定价是5元1角,一个孩子说:“哦,5.1元。”另一个孩子说:“不就是5.10元吗?”(板书5.1元、5.10元)
讨论:
(1)、他俩都说对了吗?为什么?(花的钱同样多)
(2)、那这两个小数的大小怎样呢?(板书:5.1元=5.10元)
二、课堂探索,理解性质
出示例1:在0.3的末尾添上一个0是0.30,0.3与0.30相等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猜一猜:0.3与0.30相等吗?学生可能会说:0.3=0.30
小组讨论:
师:你能验证0.3与0.30为什么相等吗?请你选择自己熟悉的数学材料,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互相交流,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可能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1)、人民币:0.3元=( )角 0.30元=( )分=( )角 所以:0.3○0.30
(2)、长度:0.3m=( )dm 0.30m=( )cm=( )dm 所以:0.3○0.30
(3)、计数单位:0.3是( )个0.1,0.30是( )个0.01,也就是( )个0.1,所以0.3○0.30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想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在展示台展示)
议一议:在0.3的末尾添上2个0,小数的大小会变吗?为什么?(课件展示)
师:在0.3的末尾添上2个0是多少?(0.300)即:0.3○0.300(板书)
小组讨论:针对上面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为什么在0.3的末尾添上2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对学生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应给予肯定。(在展示台展示)
〔1〕、3分米=0.3米;300毫米=0.300米;3分米=300毫米,所以0.3=0.300
〔2〕、0.3是3个0.1,0.300是300个0.001,也就是3个0.1,所以,0.3=0.300
〔3〕也就是说这两个等式怎样?(相等)即:0.3=0.30=0.300(板书)
总结归纳:通过上面开展的讨论,观察这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其规律,可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从左向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再从右往左看,最后要求他们把这两方面的发现概括成一句话。
学生概括后,教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边说边课件展示,再板书课题)再请学生打开课本边读边勾画。
〔1〕试一试:请学生独立完成P53试一试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数:130.10、0.070、0.105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小节:要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 “0”,不能去掉小数点后面或前面的“0”。
〔4〕加深理解:要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再请学生在小数的末尾五个字下面划圆圈符号。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游戏:对口令(P54课堂活动1)
2、课本:P55 1题~3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课件出示)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发表想法)
师:数学的海洋广阔无边,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去探寻吧。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5.1=5.10 0.3=0.30
0.3=0.300
小数的末尾添上“0”
即:0.3=0.30=0.300
小数的末尾去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