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平均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平均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15: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场“争吵”引发的思考
——平均数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下册8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在交流中,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故事情景,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助人为乐吗?(愿意)
师:那请孩子们帮忙解决两个小朋友的争吵愿意吗?(愿意)
师:那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究竟起了什么争执。
(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有危险吗?
孩子们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孩子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是我想肯定还是有很多孩子的心中同平平一样,想为什么会有危险呢?
那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起帮平平解决掉这个疑问还不好?虽说平平有疑问,但是他想还是小心为妙,就对均均说:那我们就不下池塘捕鱼,把小伙伴一起叫来开展一场钓鱼比赛吧!
二、新授:
师:于是平平和均均分别叫上了自己的小伙伴,分成了两个组,平平组有三个小朋友,均均组有四个小朋友,他们开始了钓鱼比赛,钓鱼结束,我们一起来看看两组的成绩。
平平组:5条、6条、10条
均均组:5条、6条、6条、7条
板书:平平组:6+7+8=21(条)
均均组:5+6+6+7=24(条)
师:“现在我宣布:均均组获胜!孩子们同意吗?”(等着孩子们质疑)你有想法?请你说。”
生:“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
(引导让孩子明白:人数不一样,不能比总数。)
师:这个孩子好厉害,他觉得老师这样做不公平,你们有没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呢?
生:“求平均数”
师:“我们怎么求平均数呢?”
生:几个人钓鱼,就平均分成几份。
师:我们看一下这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怎么写?
生:再列一个算式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平平组:6+7+8=21(条)21÷3=7(条)是吗?
师:那均均组呢?生答,师板书
均均组:5+6+6+7=24(条)
24÷4=6(条)
师:现在以平平组为例,这个7条表示什么呢?这个7是谁的捕鱼数呢?
是不是平平组每个人都捕的7条呢?那老师问你们,这个孩子明明捕的10条鱼,他多捕的鱼哪去了?哦,就是说把多的给了少的,这样他们每个人捕鱼的数量就
生:一样了
师:一样了,用今天学的新词就是平均了。对吗?孩子们的理解非常到位。7就是5、6、10这一组数的平均数,7叫什么名字?(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它就比较好的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一个整体水平。平平组平均每个人能够捕多少条鱼呢?(7条)那你们看,均均组平均每人捕了多少条鱼呢?
师:比一比,平平组和均均组哪个组的整体水平高一些呢?
师:刚才我们比总数,孩子们认为,当人数不相等的时候,还来比总数不公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谁来了?(平均数)对,平均数来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才是怎样计算平均数的?”
生:“先把每个孩子的捕鱼数相加,再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
师:“对,我们可以先把所有数据合并,然后再平分。”
(板书:先合并,再平分)
师:“孩子们都能用算式解决平均数问题,其实我们的先辈们在几千年前就能解决生活中的这一类问题了,请看:他们用的“取有余,补不足”来总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移多补少”。
(孩子们自由发言。发言后教师出示:取有余,补不足。 移多补少)
师:“无论是刚才先合并再平均分,还是这里的移多补少,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老师看孩子们学得不错,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掷圈比赛图和两组数据)
师:你发现了什么?(人数不相同,只能比较平均数。)
师:请你估计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为什么没有估计是9,没有估计是5?
(理解平均数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
师:请孩子们用求平均数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想。
师:做完了的孩子就轻轻的翻到数学书的87页,自己对照一下你算对了吗?
师:哪些孩子算对了,举手老师看看,真不错!
师:我们现在算出了甲组的成绩,接下来应该算出乙组的成绩,会算吗?请把数学书88页最上面算乙组成绩的地方补充完整。
师:看来孩子们学得不错,接下来我再考考你们,看大屏幕。
(出示书上判断题)
师:孩子们真不错,能解决这么多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其实,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如果不了解它,闹起笑话来,那也很麻烦。这不,前两天,有个老爷爷才闹出了一个笑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可别小看这一数据哦,在2007年,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71岁。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  
生: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原来长了。  
?师:是呀,平均寿命变长了,当然值得高兴喽。可是,一位73岁的老爷爷看了这份资料后,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有点难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师:请你用我们呢所学的知识帮忙劝劝这位老爷爷。
师:谢谢孩子们,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
师:话说均均捕鱼输了,当然有些不服气,就对平平说:我们再来一次射箭比赛吧。
先出示前三箭的成绩:
平平的成绩:6环、7环、8环、
均均的成绩:5环、10环、6环、
师:“孩子们动笔算算前三次平平组和均均组的平均成绩?”
学生很快算出:平平组平均每次射了7环,均均组平均每次也射了7环。
师:“第四个小朋友需要射几环刚好两组打平”
师:“那至少射几环才能赢得比赛?”
师:“孩子们发现:最后这个数据不同,那平均数就变化了,是不是?”
师:“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师:孩子们对认识了平均数,想一想,在过去的学习中,你在哪儿碰到过它吗?什么时候需要算平均数呢?(学生举例)
师:有的同学可能一时还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平均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孩子们自己读一下。
生活中的平均数:
1.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抗震救灾,某企业职工一周内平均每天捐款3万元;
2.2016—2017学年秋期,龙都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2.2分;
3.四年级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37厘米,平均体重约为30千克;
4.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30厘米。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自由发言)?
师:那孩子们我们现在回到平平和均均的争论,你能帮忙解决了吗?
三、课堂小结。
师:孩子们,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说得真好!孩子们,我们今天跟着哪两个小朋友一起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呢?
(课件上平平和均均变形成:平均数)
孩子们,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