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猴王出世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4.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猴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言词语,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 查字典、找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你们谁看过《西游记》?
大家对《西游记》的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
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疾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由于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读的时候可以把读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试着猜猜它们的大致意思。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交流:
白了石猴是怎么出世的,课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石猴的来历。
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2自然段中“‘那一个有本事的……我进去!’”
课文第3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4自然段中石猴端坐,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课文第2~4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做准备。)
3.教师小结: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那么,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形象
1.明白了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石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石猴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全班交流,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预设:
(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练。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3.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发现:
关注语言形式——排比;精练。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活泼生动。
4.细细品味语言特点,读出活泼自由的味道。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6.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石猴。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的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研读“石猴称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找一找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在旁边作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品悟语言。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①出示句段赏析。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②眼前的石猴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③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过人的本领。
①出示句段赏析。
他瞑目蹲身……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②读句子,注意“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③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3)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无私。
①出示句段赏析。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②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
③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石猴的个性特点。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聪慧、机敏。
①出示句段赏析。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②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③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3.小结:我们在品读中发现,语言、动作的描写的确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如果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够注重这些描写,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精彩。
五、复述课文,总结提升
1.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课文记叙的只是石猴的出世,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学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
教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3.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
书
设
计
7* 猴王出世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写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不足之处:因为本文是文言文,语言特点与现代文不同,故学生在读懂读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感受。
教学建议:课堂上,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词语意思,对影响阅读的古今意思差异较大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测意思,教师点拨指导,这既可以提升课堂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名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