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诗经》二首
关雎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整体感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整体感知
《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整体感知
《关雎》
欣赏【影视课文】《关雎》,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
关
雎
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好的女郎,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追求她日夜不息。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思念她绵绵不尽,翻来覆去到天亮。
水荇菜长短不一,采荇人左采右采。文静美好的女郎,弹琴鼓瑟来亲近。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文静美好的姑娘,娶她来钟鼓喧喧。
局部探究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这首诗讲的是一名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局部探究
2.这首爱情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地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总结拓展
1.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起兴手法。《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1)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
总结拓展
(2)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3)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娘的美貌。
总结拓展
2.反复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作业设计
1.熟读背诵默写诗歌。
2.选取《关雎》中某一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拓展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力求语言流畅,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氛围。
3.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板书设计
关
雎
君子遇淑女
君子思淑女
君子求淑女
蒹葭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在水一方》。
整体感知
《蒹葭》
欣赏【影视课文】《蒹葭》,感受画面美!
整体感知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那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儿艰险又很高。顺流而下去找她,如小洲于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流而上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顺流而下去找她,如小岛于水中心。
蒹
葭
局部探究
1.结合诗歌描写,赏析诗歌的美。
(1)含蓄美。
①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②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③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外”。
局部探究
(2)意境美——多重叠合的架构。
①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②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③诗人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④“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局部探究
(3)朦胧美——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局部探究
2.《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两首
诗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简要赏析。
内容上:《关雎》重在“叙事”,线索明显。
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
总结拓展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总结拓展
《诗经》
欣赏影音资源,深度了解《诗经》。
作业设计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背诵这两首诗,并选其中的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蒹
葭
起兴——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上下求索——飘忽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