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师:两句诗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生答):桃花源
解释,源:源头,题:桃花溪的源头,记是一种文体。
二、整体把握
1.朗读正音:
1)播放【影视课文】,同学圈画容易读错的字。
2)生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
2.朗读指导:
师举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学生小组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4.请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提示】
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5.同桌合作,翻译课文。参照课下注释和相关工具书。
6.学生展示翻译成果,师生点评。
三、总结拓展
当现实和理想发生强烈碰撞时,迸溅出的火花便点燃了陶渊明创作的激情,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这样的桃源美景令人向往。
时至今日,我们的家园是如此美好,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快乐,同学们你能仿照课文的景物描写,写一写我们美好的家园,幸福的生活吗?
四、作业设计
1.这里解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俨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2.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五、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成语解释导入新课。
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俨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二、局部探究
1.问题一:请你用一个字概括桃花源留给你的印象。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桃花源给你的印象,你会用哪个字?
预设:美、奇、乐等(生简单说明理由)
2.问题二:描绘桃花源
师:请大家拿起笔,把刚才的感受变成文字,试着写一写
桃花源……,请看……
预设:
(1)美(风景美、人情美):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林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源美)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平静美)
“往来种作”(和平劳动之美)
(2)乐(人情美):
生活和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民风淳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文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师:对于一个突然闯进他们平静生活中的外人,他们用质朴的热情来欢迎和款待,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表现桃花源中人的淳朴美。
(3)奇:溪径——桃花林——溪水发源处——山——山口——桃花源文章在内容的安排上,可谓曲径通幽,足迹清楚,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想生活图景(踪迹奇)。
师小结:在陶渊明笔下,这美丽神奇的桃花源犹如一首酣畅淋漓的诗,更犹如一幅清美的山水画。
播放【影音资源】《桃花源记》课文解读
3.主题探究
(1)桃花源如此美好,怪不得引得人们无限遐想,那它究竟存不存在呢?存不存在?说理由(最后两段)
预设:
不存在:“忽逢桃花林”“不足为外人道也”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后虽无问津者”
(2)同学们,如果细心阅读全文,就会感到作者处处在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而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陶渊明写桃花源的用意何在?
【出示当时社会背景陶渊明的背景资料】
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晋书《刘毅传》)
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宋书《荆州蛮》)
师:“蛮”就是南方据说当时的南方没有赋税。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师小结: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东晋社会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眼前的桃源却是满眼葱绿、繁花似锦,生活安宁快乐桃源与时代产生了鲜明的对照作者把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完全倾洒在“桃源图”上桃花源,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4.那么同学们,你心目中的“桃花源”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你来用心描绘一番!写写你理想中的“桃花源”。
四、总结拓展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等作品。
六、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花林: 景色优美
环境优美
进入桃花源 生活安定
民风淳朴
离开桃花源: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再寻桃花源 欣然规往,未果
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