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三课时 )
学习重、难点:通过练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
1.课本P48页显微镜的构造(对照课本上的图,认清各部分的名称)
2.显微镜的光学部分(也就是玻璃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
3.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目镜和物镜
4.粗准焦螺旋可大体调节镜筒的位置,细准焦螺旋可以精细调节镜筒的位置
5.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转换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转动物镜。
6.遮光器的作用是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7.如果观察的物体颜色较浅,就需要弱光,就用大光圈、凹面镜;
如果观察的物体颜色较深,就需要强光,就用小光圈、平面镜
8.如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出现污点,只可能在三个地方:目镜、物镜、玻片标本上,
如何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还是玻片标本上?(答:先移动玻片,若污点移动,可判断在玻片标本上;若污点不移动,再转动目镜,若污点动,则在目镜上;若还不移动,就一定在物镜上)
9.使用显微镜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使可见光能够透过。
10.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少,看到的细胞体积大,细胞结构清楚,视野比较暗
放大倍数越低,看到的细胞数目多,看到的细胞体积小,视野比较明亮
1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整理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物)镜
右手握、左手托: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略偏左: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
安目(物)镜: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低倍镜、大光圈、左眼看、右眼睁、转反光
低倍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大光圈: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看、右眼睁: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反光: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注意: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显微镜对光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成一条直线,才能对好光。
(3)观察:压标本、下镜筒、左眼看、上镜筒、调清楚
压标本:把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下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下镜筒时,眼睛要看着物镜和玻片之间的距离,防止压坏玻片或划伤物镜)
左眼看、上镜筒: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调清楚: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擦、转、降
擦:把显微镜的外表擦干净,目镜和物镜要用擦镜纸擦干净
转: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
降:将镜筒降到最低处 擦目镜和物镜要用擦镜纸,擦玻片用干净的纱布
典型例题:(帮你解决问题,可要牢牢记住啊!)
1.字母“p”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是 ( )
A.q B.d C.p D.b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视野中的图像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通常学生在做此题时,容易选择图像只上下颠倒或只左右颠倒,缺乏全面性。本题不仅要求学生运用这一原理,还要求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一道很能锻炼人的题目。
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他想将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 ( )
A. 向左上移动 B. 向右上移动
C. 向左下移动 D. 向右下移动 【答案】A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显微镜的成像,而且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很有实际意义。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视野中的物体看上去是在左上方,实际却是在玻片的右下方。因此需要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3. 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低倍物镜为10倍,高倍物镜为40倍。他在低倍镜下看到视野中有8个排成一排的细胞(如下图),换用高倍镜时可以观察到几个( )
A.2个 B.8个 C.16个 D.32个 【答案】A
【分析】本题也是一道紧密结合实践的问题。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物镜倍数提高了4倍,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减少为原来的1/4。
4.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准焦螺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视野明暗的调节。
当显微镜视野变暗以至影响观察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周围是否有人或物体挡住了光源;2、使用凹面镜;3、换上大光圈; 4、将显微镜移至光亮处重新调光,或增加照明。在本题选项中只有C项是正确的。因为平面镜只能将光线改变角度而不会增加亮度,而凹面镜具有聚集光线的作用,经聚焦的光线通过标本和物镜时,当然会使视野明亮起来。 【答案】C。
5.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应该选择的组合是( );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最清楚的,应该选择的组合是( )。
A.目镜10X ,物镜10X B.目镜10X ,物镜20X
C.目镜10X ,物镜40X D.目镜10X ,物镜4X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及低倍、高倍镜下的成像特点。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不同,在视野里看到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地说,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的范围越大。相反,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的范围越小。要在视野里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就应用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而要看得最清楚,就要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
【答案】D、C。
巩固练习:(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
1、为了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度,当光线过弱时,应选用( )。
A、大光圈 B、凹面镜 C、大光圈和凹面镜 D小光圈和凹面镜
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入右图,他想将物像移到
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 )
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
3、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低倍物镜为10×,高倍物镜为40×。他在低倍镜下看到视野中有8个排成一排的细胞,换用高倍镜时可以观察到几个?( )
A、2个 B、8个 C、16个 D、32个
4、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换用高倍镜,这时视野里的变化是( )
A、细胞的体积变大、视野变亮 B、细胞的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的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D、细胞的体积变小、视野变暗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 ) A、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 B、是原来的两倍,细胞个数增多
C、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 D、是原来的两倍,细胞个数减少
6、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 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 方向移动玻片。
7、显微镜的物镜安装在 上。目镜直接安装在 上。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