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授课学校
庄河市荷花山学校
授课年级
8年级
授课时间
2017/4/11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
作者信息
林萃华
新授
作者单位
庄河市荷花山学校
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部分要求“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而在第一节已经讲述了植物的生殖,因此,本节内容可以说是第一节内容的补充、延续部分;同时,也是下一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联系纽带的作用。
学情分析
作为初二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讲,无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之我们生活在农村,和大自然有近距离接触,日常生活中会观察到许多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现象,但他们不会深入思考,深入观察的意识也不强,归纳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能力仍不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描述生命现象的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关系。
2.辩证地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
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学生常见的刺毛罐;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学生:向有经验的家长请教怎么饲养家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三、本课精心设计几处说明:
1、多处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练习时,让学生到白板进行拖拽,通过生机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提高了效率。播放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视频,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本节课重要概念。
2、导入环节,给学生分发他们熟悉的“玩具”——刺毛罐,特别接地气,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能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命现象并提出问题。
3、本课紧紧围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这一主线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思考、阅读、比较、讨论等活动。没有特意的说教,旨在潜移默化的渗透。
四、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与刺毛罐的故事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三、技能训练: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由刺毛罐实物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授: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讨论分析
1.说养蚕
2.阅读教材第10页回答问题:(1)、观察家蚕在各阶段的形态特点,将各图按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并填写在横线上 。
概括起来,家蚕的一生要经过 、 、 和 时期。
(2)、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3)、比较家蚕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自学讨论:
1、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2、蝗虫的幼虫具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有哪些昆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4、比较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过程异同
三、巩固练习
选择题
四、小结
昆虫的生殖方式:
昆虫的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
五、延伸应用
大旱之年易闹蝗灾,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技能训练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七、课外延伸
分发课前准备的刺毛罐,问:“认识桌子上的东西吗?”“你和刺毛罐有哪些故事”“刺毛虫你又了解多少?”
是不是所有的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都是像刺毛虫这样的呢?
1.Ppt展示我国饲养家蚕的历史、缫丝、绸缎、丝绸之路等图片
2.鼓励学生说说我们当地人民是怎么养蚕的
3.播放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视频
4.指导参与学生问题讨论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6.引导学生修改“春蚕到死丝方尽”
7.播放刺毛虫视频
8.引导学生概括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观察蝗虫生殖发育过程图
启发引导学生概括不完全变态发育概念
Ppt呈现表格,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区别
白板呈现选择题
1.“我们回顾一下本课的内容,谁能来谈谈收获?”
2.师生共同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展示赤眼蜂资料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布置作业:提出问题,并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就教师提出的话题,学生分享他们和刺毛罐的故事,并说说他们了解的刺毛虫
学生看图欣赏,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说说自己知道的当地是怎样养蚕的
思考并小组讨论学案上的问题
观看视频,完善问题
汇报,归纳总结。
运用所学,尝试修改
观看并思考:刺毛虫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刺毛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阅读教材11页,自学蝗虫的生殖和发育,完成学案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总结
比较两者异同
指名板演
学生谈收获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分析总结
学生观察了解
提出问题,进行评价
聆听,课后对问题进行探究
由身边熟悉的实物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提高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案引领,学生可以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播放视频又强化了该过程,同时明确了变态发育的概念。
提高分析能力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应新课引入
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明确了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区别。
借助白板交互性,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巩固了本课基础知识。
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框架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渗透环保教育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初步学会提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评价。
把技能训练落到实处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生活在农村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熟悉的刺毛罐入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比较、讨论等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在本节课活动中,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获得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效果很好。练习也设计的有层次,由简单的选择题到有一定难度的分析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而且在课堂中实时渗透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总之,本课体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融合,教学效果也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