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⑵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⑶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深层次的对生命的思考,珍爱生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
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演示式、举例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生物课代表展示昨天收集统计的数据,关于性状的,每小组多少位同学存在相对形状,有无耳垂 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能否卷舌?
然后提问导出课题:
1、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答:基因。
2、生物遗传下来的是什么? 答:基因。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出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明确本节课任务。?
一.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和DNA片段的图片,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板书: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介绍人类的染色体,从中得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1、观察幻灯片,思考下面的问题:(1)人类有多少对染色体?(2)染色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予以点拨:
(1)人类有23对染色体.(2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看图片,交待什么是染色体?有何特点?学生动手动脑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一米长毛线小组为单位看如何折叠模拟染色体的结构。
(1)染色体是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一条染色体包含一条DNA分子链,每条DNA分子均由相当多的基因组成。
3、归纳: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且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三.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投影提示: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四.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幻灯片演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指导并完成填图。
2、阅读课本p30倒数第一段,思考问题:马蛔虫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归纳,得出结论:
(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那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则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师生一起完成课件上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
(1)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是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
(3)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是DNA的载体。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基因通过卵细胞和精子在亲子代间传递。
(2)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3)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可简单表示为:亲代(2n)生殖细胞(n) 子代(2n)
(五)作业布置??课本P31? 练习?1.2.3.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