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9 19: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912.1.1
(民国元年)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大总统誓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中国之华盛顿”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思考



1911年
1912年
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刘爷爷说:“我是民国18年出生的。”请问刘爷爷几岁了?
公历与中华民国纪年的换算:+ 1911
1911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大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1912年1月28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左四黄兴、左五孙中山、左六唐绍仪)
临时大总统
纪年方法
副总统
立法机构

意义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黎元洪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材料一: 临时政府成立之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1年12月发表)

材料二:民国政府均承认革命以前清政府与各国所缔之条约继续有效,至条约期满而止;承认偿还革命以前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赔款,不变更其条件;照旧尊重革命以前清政府让与各国之种种权利,尊重和保护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
——《告各友邦书》(1912年元旦发表,为了争取列强
支持,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对外关系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弱国无外交”

1.清政府控制北方;袁世凯手握北洋新军重兵,且被帝国主义看好;
2.南京临时政府控制南方,且很多地方不是革命派掌控。南京临时政府“无权”、“无兵”;
3.《辛丑条约》使中国的海关、税收把握在帝国主义手中,南京临时政府“无钱”;
4.暴露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武昌起义一个多月后革命军控制地区
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南京:临时政府


北京:清政府
保皇派:宣统帝
实力派:袁世凯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

中国末代皇帝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的控制下成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抗日战争结束后被苏联红军俘虏,后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在毛泽东特赦令下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与新建陆军/北洋新军
北洋新军是袁世凯仿照日、德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建立起的新式军队。
袁世凯大胆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聘请德国军官,并在军队中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加强了对全军的控制。
北洋新军后来发展成为清末陆军主力,北洋新军亦逐渐成为袁世凯个人的政治资本,使其成为北洋军阀的始祖。
袁世凯掌握清军主力,具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不中用了,就从封建堡垒里选中了袁世凯作为它们新的工具。帝国主义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
——2001年初审通过人教版《中国历史》

帝国主义支持

武昌起义后权力分布示意图
袁世凯势力强大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1.清帝退位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
清宣统帝退位诏书
宣统帝退位(1912.2.12)意味着清朝灭亡
袁世凯促成清帝退位 ,避免战争,和平建国,功不可没。
清室退位优待条件 (1912年2月12日 )

甲:关於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 四百万两 ;
……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
乙:关於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二、清皇族对於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
……
丙、关於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一、与汉人平等。
二、『保护其私有财产』。
……
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民主共和、平等协商

善于“妥协”的政治智慧

点赞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①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 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③ 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1、“胜利的欢呼”,是民族主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民权主义(建立民国)的实现;
2、“失败”,是指民生主义未实现;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未真正实现民主共和;封建思想未清除。

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未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未实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国会)
司法权(法院)










相互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3.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的道路依然坎轲。随之而起的民国政府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复兴之路吗?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推翻帝制只是第一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还遥遥无期,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中国又经历了怎样的内乱?

1912.1.1
(民国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