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时
第
课时
2018年
5月
5
日
课
题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概述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重点)2.说出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终产物。(难点)
技能目标:1.通过认识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培养学生的实验的设计、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
讲述法、实验探究法、讨论观察法
教具课件
PPT、视频
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回顾]:消化系统组成及消化腺[提问]: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哪些?[讲述]:这些营养物质中,有些分子小,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如水、无机盐、维生素,但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消化的概念)[提问]:人体是如何利用消化系统进行消化的呢?[讲述]:我们来打个比方,在吃馒头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略)牙齿将馒头嚼碎,馒头里的淀粉发生改变了吗?(是)那么馒头咀嚼一会儿有些甜味,淀粉发生变化了吗?(引出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阅读]p31-p32文字内容,1min,(带着问题)消化的概念?消化的方式?酶是什么?
[讲解][出示]:消化酶的作用示意图。
敦煌二中
七
年级
生物
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讲述]:消化包括两种形式,刚才我们提到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参与的消化过程,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化学性消化。另一种则是物理性消化,如口腔内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等。[提问]:你能说出化学性消化与物理性消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小结]:消化的概念及形式。
[讲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它必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适宜的酸碱度、温度)工作。[品尝]:请一位同学品尝馒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想一想]:1.
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
2.
是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糖?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B.
唾液的作用。[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作出假设]: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性消化,产生了新物质(有甜味的糖)。[实验提示]:淀粉遇碘会变蓝,口腔中的唾液会将淀粉变成麦芽糖,葡萄糖等物质的混合物。[讨论]:在口腔内,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为什么?[小结]: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内是如何消化道的呢?[播放FLASH]: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思考题]:1.消化道的哪些器官可以进行消化作用?2.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初步消化的部位分别是什么?3.口腔、胃、小肠内分别有哪些消化液?4.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是哪里?[阅读]:蛋白质→氨基酸淀粉→葡萄糖脂肪→脂肪酸、甘油[补充讲解]:在所有的消化液中,只有胆汁是不具有消化作用的,因为不含消化酶,其作用是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和脂肪的接触面积,有助于脂肪的消化。[讲述]: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这个过程就叫吸收。[出示]:消化道各器官及吸收的主要物质图示。们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吸收的最主要器官是什么?[提出问题]: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小肠的结构是否有关?[出示]:小肠结构示意图。[自学]:说出小肠的结构。[出示]:小肠皱壁、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细胞示微绒毛的图片。[讨论]:小肠的皱襞、绒毛等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关系。
[小结]:小肠全长5-7米,小肠的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的总吸收面积可达200m2。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板书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
食道
消化道
胃(吸收水,酒精)
小肠(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1、消化系统
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
肝
(分泌胆汁)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
胃腺
(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
肠腺
(分泌肠液)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脂肪
甘油、脂肪酸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食物的消化过程,如果能辅助模型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唾液淀粉酶
酶
口腔
小肠
酶
胃蛋白酶
小肠
胃
酶
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