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精练】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习题精练】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10 13:47: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
②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独特的“黄土风情”;
③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峁、梁、川等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④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⑤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是太行山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石漠化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盐碱化
读图“黄河流域示意图”和表“黄河四个水文站的数据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水文观测数据 兰州 河口 桃花峪 利津
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981 786 1820 1514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26.6 24.8
有关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加?? 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B. 增加?? 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C. 减少?? 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高
D. 减少?? 汇入支流少,输沙量少
桃花峪到利津河段年平均流量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A. 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B. 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加上蒸发量大,水量减少明显
C.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偏少
D. 沿岸污染严重,可用水少
对利津所在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濒临渤海和黄海 B. 位于我国陆地最东部
C. 内河航运发达 D. 大部分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下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一科考队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对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是( )
A. 内蒙古、陕、晋、鲁 B. 晋、鲁、内蒙古、秦
C. 内蒙古、晋、秦、鲁 D. 晋、陕、鲁、内蒙古
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①地土地荒漠化严重;②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已经根治了水土流失;③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②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③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④大力发展畜牧业
A. 1234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如图为黄河简图及“黄河主要水文站径流量与含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从根本上治理黄河泥沙含量大的主要措施是(  )
A. 在下游修建水库,拦蓄水源 B. 在下游加固堤坝,保证不发洪水
C. 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D. 上游兴修水坝,拦蓄泥沙
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是
A. 黄土高原地区较为干旱,降水少
B. 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C. 人们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D.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 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
C. 耕地面积减少
D. 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通过实验,图中四个杯子中泥沙含量可能最多的是
A. B.
C. D.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多种“病症”(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题。


黄河下游“脚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游兴修水利 B. 中游水土流失 C. 下游围湖造田 D. 河流干旱断流
医治黄河“腹泻”的最佳“药方”是
A. 加固大堤 B. 开荒种地 C. 围湖造田 D. 植树种草
造成黄河上游“大量脱发”的主要原因是
A. 砍伐森林 B. 发展渔业 C. 凌汛 D. 地上河
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对上图中阴影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 B. 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C. 冬季河流要结冰 D. 水土流失严重
上图中的山脉①是()
A. 秦岭 B. 昆仑山 C. 大兴安岭 D. 太行山
图中②地著名的畜产品是()
A. 三河牛、三河马 B. 细毛羊
C. 牦牛、藏绵羊 D. 滩羊
图中阴影区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我们漫步在此,常常可以看到()
A. 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 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C. 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D. 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1及该地反坡梯田示意图2,回答下题。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建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
A. 修路采矿 B. 利于耕作 C. 保持水土 D. 修筑窑洞
二、综合题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_;
(2)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是因为形成了著名的_________;
(3)从图中看,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中、下)游河段;
(4)图中A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_,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表形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5)针对A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②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③发展林、牧多种经营④修建挡土坝、水库等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土高原简图

材料二:“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山坡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荒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黄土高原景色的描述。
材料三:昔日的黄土高原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引导下,当地农民调整了土地利用方法,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种植人工牧草,实行草田轮作,修筑土坝和梯田……得益于不断地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如今,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随着黄土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凸显。
(1)图中黄河上、中游分界点A是____,中、下游分界点B是____,山脉甲的名称是____。
(2)结合材料二,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____,请写出一例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给下游带来了什么危害?____。针对此危害请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至少2点)____。
读图?1、2、3,回答问题。

(1)图中?A?是______(山脉),B?是______(河流),写出该地理分界线的2个地理意义______。
(2)黄河河源段大部分流经______高原。从兰州到河口,黄河流量逐渐______(减?少/增加)。
(3)黄土高原突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是①黄土结构疏?松;②地表缺乏植被保护;③气候方面______,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4)描述黄河在桃花峪附近的河流水文特征______。
(5)为了让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实现可持续发展,请给当地的农民提出你的发展建议。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
②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独特的“黄土风情”;
③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峁、梁、川等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④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⑤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是太行山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石漠化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盐碱化
读图“黄河流域示意图”和表“黄河四个水文站的数据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水文观测数据 兰州 河口 桃花峪 利津
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981 786 1820 1514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26.6 24.8
有关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加?? 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B. 增加?? 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C. 减少?? 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高
D. 减少?? 汇入支流少,输沙量少
桃花峪到利津河段年平均流量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A. 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B. 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加上蒸发量大,水量减少明显
C.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偏少
D. 沿岸污染严重,可用水少
对利津所在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濒临渤海和黄海 B. 位于我国陆地最东部
C. 内河航运发达 D. 大部分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
下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一科考队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对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是( )
A. 内蒙古、陕、晋、鲁 B. 晋、鲁、内蒙古、秦
C. 内蒙古、晋、秦、鲁 D. 晋、陕、鲁、内蒙古
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①地土地荒漠化严重;②地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已经根治了水土流失;③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
②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③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④大力发展畜牧业
A. 1234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如图为黄河简图及“黄河主要水文站径流量与含沙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从根本上治理黄河泥沙含量大的主要措施是(  )
A. 在下游修建水库,拦蓄水源 B. 在下游加固堤坝,保证不发洪水
C. 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D. 上游兴修水坝,拦蓄泥沙
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是
A. 黄土高原地区较为干旱,降水少
B. 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C. 人们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D.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 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
C. 耕地面积减少
D. 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通过实验,图中四个杯子中泥沙含量可能最多的是
A. B.
C. D.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多种“病症”(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题。


黄河下游“脚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游兴修水利 B. 中游水土流失 C. 下游围湖造田 D. 河流干旱断流
医治黄河“腹泻”的最佳“药方”是
A. 加固大堤 B. 开荒种地 C. 围湖造田 D. 植树种草
造成黄河上游“大量脱发”的主要原因是
A. 砍伐森林 B. 发展渔业 C. 凌汛 D. 地上河
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对上图中阴影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 B. 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C. 冬季河流要结冰 D. 水土流失严重
上图中的山脉①是()
A. 秦岭 B. 昆仑山 C. 大兴安岭 D. 太行山
图中②地著名的畜产品是()
A. 三河牛、三河马 B. 细毛羊
C. 牦牛、藏绵羊 D. 滩羊
图中阴影区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我们漫步在此,常常可以看到()
A. 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 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C. 千沟万壑,窑洞层叠 D. 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1及该地反坡梯田示意图2,回答下题。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建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
A. 修路采矿 B. 利于耕作 C. 保持水土 D. 修筑窑洞
二、综合题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_;
(2)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是因为形成了著名的_________;
(3)从图中看,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中、下)游河段;
(4)图中A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_,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表形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5)针对A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②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③发展林、牧多种经营④修建挡土坝、水库等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土高原简图

材料二:“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无边的山峦全都赤身裸体,如巨大无比的黄铜雕像,所有的河流都被坚冰封冻,背阴的山坡上积着白皑皑的雪,博大、荒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世界。”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对黄土高原景色的描述。
材料三:昔日的黄土高原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引导下,当地农民调整了土地利用方法,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种植人工牧草,实行草田轮作,修筑土坝和梯田……得益于不断地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如今,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随着黄土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凸显。
(1)图中黄河上、中游分界点A是____,中、下游分界点B是____,山脉甲的名称是____。
(2)结合材料二,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____,请写出一例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给下游带来了什么危害?____。针对此危害请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至少2点)____。
读图?1、2、3,回答问题。

(1)图中?A?是______(山脉),B?是______(河流),写出该地理分界线的2个地理意义______。
(2)黄河河源段大部分流经______高原。从兰州到河口,黄河流量逐渐______(减?少/增加)。
(3)黄土高原突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是①黄土结构疏?松;②地表缺乏植被保护;③气候方面______,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4)描述黄河在桃花峪附近的河流水文特征______。
(5)为了让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实现可持续发展,请给当地的农民提出你的发展建议。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①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②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独特的“黄土风情”。③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等地貌类型。④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⑤山西与河北的分界线是太行山。
故选:D。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考查黄土高原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2.【答案】B

【解析】解: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故选:B.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要理解记忆.
3.【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解析】本题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从表中有关河口到桃花峪河段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含沙量逐渐增加;该地区含沙量增大是因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从图表可以看出,桃花峪到利津河段年平均流量减少。自然原因是因为该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偏少,再加上该地区是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加上蒸发量大,水量减少明显;人为原因是:该地区流经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故 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选A。

本题考查山东省的知识。利津县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该省区濒临渤海和黄海,A正确;我国陆地最东部是黑龙江省,B错误;该河段是地上河,航运不发达,C错误;山东省大部分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D错误。故选A。

6.【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省区的简称。由图中河流可知,图中河流为我国黄河。结合黄河流域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②位于山西省,③位于陕西省,④位于山东省,该四个省区的简称依次是内蒙古、晋、陕或秦、鲁,C对,ABD错。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①为内蒙古自治区,②为山西省,③为陕西省,④为山东省。①地位于内蒙高原,由于降水较少,加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故A项与事实相符;②③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但是并未得到根治。故B项与事实不符,C项与事实相符;④位于黄河下游,黄河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夏季黄河出现汛期,水位高,容易冲垮堤坝,造成洪涝灾害,给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故D项与事实相符。故选B。
8.【答案】B

【解析】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治理措施有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故选:B。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减少放牧数量,保护现有的植被。而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牢记即可。
9.【答案】C

【解析】解:“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故选:C。
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考查黄河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忆。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造成耕地损毁,耕地面积减少,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AC说法正确;黄河携带的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在地形平坦的下游河段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B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程度越小。据读图可知:降水强度相同,A植被最茂密,水土流失最小,杯子的含沙量最小;丁地植被最稀疏,水土流失最严重,杯子的含沙量最大。从A到D植被逐渐减少,杯子的含沙量越来越大。故选D。
13.【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题意可知,黄河下游的“脚肿”是指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图中举世闻名的地上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黄河的“腹泻”是指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上游荒漠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题意可知,黄河上游的“大量脱发”是指黄河上游的土地荒漠化。黄河上游的土地荒漠化包括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主要是人为原因:大量的伐木造田,致使难以阻挡沙尘风暴,沙漠化严重;不合理的灌溉,过度抽取地下水,土地盐渍化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等。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C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阴影区为我国的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温度低于0度,河流会结冰,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山脉①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解线,是太行山脉,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分析】
本题考查图中②地著名的畜产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畜产品的分布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四大牧区有著名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宁夏的滩羊,新疆的细毛羊,西藏的牦牛,图中②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的畜产品是滩羊。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景观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黄土高原的环境特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黄土高原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地表千沟万壑;黄土高原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根据题意。
故选:C。
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开发与治理,读图解答即可。
21.【答案】(1)渤海
(2)地上河
(3)上
(4)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黄河的概况、水文特征、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
(1)由图可知,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注入渤海。
(2)黄河下游由于泥沙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很少有支流汇入,所以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
(3)由图中水电站的分布可知,黄河的水电站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所以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4)由图中地形区的位置可知,图中A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态表现为千沟万壑。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通过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修建挡土坝、水库等工程,发展林、牧多种经营能起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作用,①③④对;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会加重水土流失,②错。故选 C。

22.【答案】(1)河口? ? 桃花峪? ? 太行山
(2)千沟万壑? ? 白羊肚头巾、信天游和窑洞
(3)泥沙淤积,“地上河”? ? 植树种草,修筑梯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1)本题考查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和我国主要山脉,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图中信息,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名称。图中A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B为中、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甲是黄土高原的东界太行山脉。
(2)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地形和黄土风情,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图中信息,结合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地表特征。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是千沟万壑、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白羊肚头巾、信天游和窑洞都属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3)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危害和治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图中信息,围绕下游泥沙淤积分析,治理措施可以从保持水土方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给黄河下游的河床带来的影响是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河床被抬升为“地上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植树种草,修筑梯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
23.【答案】秦岭 ? 淮河 ? 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 青藏 ? 减少 ? 沟壑纵横 ? 夏季多暴雨 ? 含沙量大、水量较小、有结冰期、汛期较短 ? 植树造林

【解析】解:(1)图中A?是秦岭,B 是淮河,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等。
(2)黄河河源段大部分流经青藏高原。从兰州到河口,黄河流量逐渐减少,该地区人口增加,灌溉用水增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形区突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沟壑纵横,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黄土结构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4)黄河在桃花峪附近的河流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水量较小、有结冰期、汛期较短。
(5)为了让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1)秦岭;淮河;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2)青藏;减少;(3)沟壑纵横;夏季多暴雨;(4)含沙量大、水量较小、有结冰期、汛期较短;(5)植树造林。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本题考查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