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最新三下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课后习题附答案+微课+实验记录单(1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最新三下2-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课后习题附答案+微课+实验记录单(1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9 22:03:40

文档简介

4.蚕变了新模样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是第3课观察蚕生长变化活动的延续。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
聚焦板块将目标集中在了学生通过饲养蚕得到的蚕茧上。通过课前的观察,学生已知此时的蚕包裹在蚕茧之中。那么蚕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茧中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学生非常想知道,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教科书将话题聚焦到这里,意在引领学生去进一步研究蚕由幼虫变蛹的过程及蛹的形态特征。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内容。活动一,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教科书提供了五幅图,用箭头将五幅图连起来,呈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提醒学生注意这是“蚕变蛹的过程”,引领学生关注结茧过程中蚕身体本身的变化。活动二,观察蚕茧中的蚕蛹,引导学生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并及时用画图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研讨板块包括三个问题。问题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综合了两堂课的研讨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并构建认知。问题二“推测蚕蛹还有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根据看到的蚕蛹出现的翅的雏形可以推测下一阶段的蚕可能会长出翅膀。问题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拓展板块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与其相似的一类动物的认识,为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着感性经验。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饲养观察活动也达到了高潮,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也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因此,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汇报前期成果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如果需要解剖蚕茧,学生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舍,教师可以准备一部分蚕茧供学生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2.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3.能够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过程的视频或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PPT展示学生前期养蚕过程拍摄的不同阶段照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预设:结茧)
2.提问:经过前期的饲养,我们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同学们能根据拍摄的照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
3.学生移动图片排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蚕茧上,并适时小结:看来蚕宝宝不断生长,变出了新模样。(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
二、探索:蚕茧蚕蛹(预设22分钟)
活动一:观察蚕茧
[材料准备:学生的蚕茧、手电筒、放大镜、软尺、教学课件等]
1.师出示蚕茧图片,提问:蚕茧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表述不是特别清晰可以借助视频进一步描述(可适时播放“蚕吐丝”视频)。
2.提问:蚕宝宝吐丝结茧时不断地把自己包裹再里面,此时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3.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蚕宝宝是不是还活着?蚕为什么要结茧?蚕宝宝接下来会干什么?蚕宝宝接下来会变成什么……)
4.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呈现在板书或课件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茧解决疑问。
5.提供手电、放大镜等器材观察蚕茧。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形状、看看颜色、量量尺寸、摸摸质地、探探内部……
6.交流观察所得。
活动二:观察蚕蛹
1.师过渡:通过刚才对蚕茧的观察,似乎还有好多的疑问没有解决。特别是内部的情况还是不明显,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观察蚕茧?(预设:打开蚕茧)
2.师提供蚕茧(因后期仍需观察或学生有所不舍,可以事先准备一部分蚕茧),PPT出示打开蚕茧的注意事项(安全提醒)。
3.学生小组合作,使用剪刀打开蚕茧,提供放大镜观察蛹,用图画的方法完成记录,并猜测后续的变化。
三、研讨:(预设10分钟)
1.展示学生画的蚕蛹,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猜测。
2.PPT出示上节课展示的蚕宝宝幼虫的身体结构,比较蛹与幼虫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补充交流
“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问题的想法。
4.播放“蚕为什么吐丝结茧”视频,适时补充: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同时,我国人民的养蚕织丝技术改善了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5.小结:蚕蛹未来的变化真的会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期待你们继续饲养和观察。
四、拓展:(预设4分钟)
1.提问:自然界还有哪些小动物和蚕一样,会经过蛹的阶段?
2.观看视频:蝴蝶的一生。
3.推荐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
我的蚕蛹
时间:
)本课没有在活动手册中安排记录,建议可使用自制的活动记录单。
【作业设计】见附表(共17张PPT)
4.蚕变了新模样
我们饲养的蚕宝宝
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
蚕变蛹的过程
实际教学时建议换成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照片
蚕茧是怎么形成的?
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观察蚕茧





蚕茧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打开蚕茧
1.小心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和团小组成员。
2.剪刀不要戳得太深,以免伤到内部。
3.仔细观察,用画图的方式完成记录,猜测未来的变化。
蚕的幼虫与蛹的对比
蚕的幼虫与蛹的对比
蝴蝶成蛹
课外探究
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经历蛹的阶段?
课后小结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B.只有精心地饲养,蚕才能结出又大又好的茧
C.蚕只能吐出白色的丝,不能吐出彩色的丝
C
课后练习
2.和蚕相比,蛹的外形变化是( )。

A.身体呈圆柱形,颜色变成了黑色
B.身体呈纺锤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C.身体呈圆筒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B
课后练习
3.
蚕蛹之所以会被茧包裹着,是因为茧能够起到保护______的作用。

y
6
蚕宝宝吐丝了
lemn

2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取出一个蚕茧,仔细
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
的样子。
轻轻剪开蚕茧,借助
放大镜观察蚕蛹。
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蚕蛹的样子
我的蛹
科学词汇
蚕茧蚕蛹
4研讨
1.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推测蚕蛹还会变化吗 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3.蚕蛹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头部

腹部
尾角


腹足
尾足
复眼


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
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
为深褐色。
体形长圆筒形,分头、胸、腹三
部分,头部很小,身体青白色。
蝴蝶幼虫
八soG9
昆虫记
法】法布尔(Fabe,JH)/著
蚕宝宝是不是还活着
蚕宝宝为什么要结茧
蚕变了新模样
蚕宝宝接下来会干什么
学生画的蛹蚕蝠
蚕宝宝接下来会变成什么
蚕宝宝为什么要吐丝
蚕茧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在课前观察蚕吐丝是令人激动和充满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所以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描述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既是对课外观察活动的检查,也能激发学生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因此适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完善对于幼虫发育成蛹过程的认识。教材从四个方面安排了教学内容:
一是聚焦,将目标集中在了学生通过饲养蚕得到的蚕茧上。通过课前的观察,学生已知此时的蚕包裹在蚕茧之中。那么蚕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茧中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学生非常想知道,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二是探索,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活动二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引导学生可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并及时用画图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三是研讨,包括三个问题。问题一,“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问题二“推测蚕蛹还有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问题三,“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最后是拓展部分,由对蚕的认识拓展到与其相似的一类动物的认识,为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着感性经验。
本节课希望学生能获得这些知识:一是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二是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三是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最后希望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附表:
活动记录单
第(
)组附表:
课后习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B.只有精心地饲养,蚕才能结出又大又好的茧
C.蚕只能吐出白色的丝,不能吐出彩色的丝
2.和蚕相比,蛹的外形变化是( )。

A.身体呈圆柱形,颜色变成了黑色
B.身体呈纺锤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C.身体呈圆筒形,颜色变成了深褐色
3.
蚕蛹之所以会被茧包裹着,是因为茧能够起到保护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