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5.1《发酵技术》授课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25.1《发酵技术》授课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08: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节 发酵技术
玉米
微生物
微生物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 、 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运用于医药卫生、轻工、食品、等领域。
主要包括传统的 和 。
微生物
动植物体
发酵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1)转基因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2)克隆技术
1、 发酵食品(酸奶、米酒、醋、酱、面包、豆腐乳、酒、豆豉、泡菜……)
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与发酵技术有关?
一、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出多种食品和饮料
2、沼气发酵
发酵食品
发酵食品
这些都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制作出来的食品
发酵食品
发酵食品的优点
1、发酵食品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
2、食品中的蛋白质被有效降解,更易消化吸收。
3、发酵食品更耐贮存。
4、能获得几种人体必需但本身不能产生的氨基酸。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酸奶制作步骤
将容器消毒
牛奶加入糖煮开
冷却
加入酸奶
摇均加盖
20-30度培养一、两天
原理:酸奶中的乳酸菌在温度适宜、无氧气的条 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1、杀菌
2、接种
3、发酵
注:乳酸菌发酵还应用在制作泡菜、青贮饲料等方面。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2、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3、为什么酸奶的口味和牛奶不同?
将牛奶煮开是为了将牛奶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杀死
温度过高会将乳酸菌杀死
由于乳酸在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出乳酸等物质,
因为酸奶中含有一种细菌——乳酸菌,由此可见,酸奶制作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产生了乳酸。
4、为什么在牛奶中加入酸奶?
6、制作酸奶的过程可分为哪些步骤?
5、为什么要盖严瓶口?
乳酸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乳酸
四川泡菜和青贮饲料都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制作的
制作泡菜
青贮饲料
家庭米酒制作步骤
将容器消毒,米洗净
米浸泡12小时
蒸煮30分钟
冷却,摊开
与酒药充分混合
30度培养24-36h
米 酒
酒曲(酒药)中有曲霉、毛霉等和酵母菌两类微生物。(无氧条件下)
思考:酿米酒所需的酒药含有哪些微生物? 其制作原理是什么?
淀粉
曲霉 毛霉
葡萄糖
酵母菌
酒精
糖化过程
酒化过程
讨论
1、酒药对酿制米酒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与米饭混合均匀?



2、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如果酿制米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发生变化吗?
答: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可以米饭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
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中微生物与米饭充分混合和接触,加快发酵的速度。
答:是霉菌的菌丝;
由于霉菌的作用,时间拖长,米酒的甜度会减小,酒味变浓。
3、说出酿米酒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面粉
米曲霉
面粉和黄豆
米曲霉
黄豆
米曲霉、毛霉、黑根霉
部分发酵食品的原料和发酵微生物
产品名称 原料 发酵微生物
面酱
(甜面酱)

黄酱
豆豉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可以燃烧,因为这种气体最先是在沼泽中发现的,所以称为沼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二、沼气的生产也是发酵过程
产甲烷细菌
无氧条件
微生物
沼气
条件
产品
甲烷
甲烷燃烧可用于照明、发电。
渣水有机肥料或鱼的饵料
作用
二、沼气的生产也是发酵过程
进料口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等。
氨基酸
甜味剂:阿斯巴甜
食用有机酸
酶制剂
三、工业化的发酵技术构成了生物技术产业
1、“王致和”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之一。下列与发酵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
B、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C、发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D、蒸煮豆腐后马上加入菌种
2、在面酱、黄酱和豆豉的制作中,参与了所有发酵作用的微生物是( )
A、米曲霉 B、毛霉 C、酵母菌 D、黑根霉
3、引起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微生物大量繁殖 B、残留化学药物的污染
C、氧化变质 D、毒素污染
A
A
A
5.制作酸奶,应将牛奶放在什么条件下培养1—2d( )
A.10℃~20℃ B.20℃~30℃
C.30℃~40℃ D.50℃~60℃
6.四川泡菜主要是利用哪种微生物发酵制作的 (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7.在米酒制作的发酵过程中,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是 ( )
A.曲霉和毛霉 B.曲霉和酵母菌
C.毛霉和酵母菌 D.酵母菌
8.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 )
A.有氧 B.无氧
C.有氧、无氧均可 D.先有氧、后无氧
B
A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