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方案
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 赖小凡
课题名称
《社会行为》
科 目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
习
者
特
征
分
析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如大象、蜜蜂等,学生对本节内容会很感兴趣。但要引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教
学
目
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二、知识目标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课
前
准
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
学生准备:
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完成自学提示。
教 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 入
观看蚂蚁图片,讨论对蚂蚁的了解。像蚂蚁一样,生物圈中的许多动物都是群体生活的,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不是只是多个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呢?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
新 授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
白蚁的社会分工: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
1.一个白蚁群由哪几种白蚁组成?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群体中怎样才能当首领?有哪些特权?它的职责又是什么?
???
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3.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进行推测,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提出问题,讨论总结
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个体之间分工和合作就需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这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动物的信息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
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信息交流方式。
问题:什么是动物的通讯?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意义是什么?
你能用我们的探究成果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出示课件:学以致用
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糖浆把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利用蚂蚁的什么行为?
我们今天的研究成果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第51页第一段文字。
学生看录像后(或阅读完后),说出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这种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
(学生思考讨论)
张良事先用糖浆写好“霸王乌江自刎”六个大字,一只蚂蚁嗅到糖香,立刻用触角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他的同伴,其他的蚂蚁沿着这只蚂蚁一路留下的气味找到了食物,从而在糖浆上聚成了蚂蚁字。张良是利用了蚂蚁爱吃糖及有信息传递的特征。
1:在农业上可以利用昆虫之间的这种气味传递来几种灭虫。
2:也可以利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控制昆虫的繁殖。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小 结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
使学生明白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练
习
一.选择题
1、典型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
A、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平等
B、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平等
C、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平等
D、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不平等
2、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B、白蚁的群体
C、狒狒的群体 D、洄游的鱼
3、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 蜜蜂的舞蹈动作
B、 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4.探究蚂蚁的觅食及搬家行为后,发现蚂蚁的“语言”主要是( )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光线
5.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
A、老虎踩着出发时的脚印归来
B、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C、警犬通过嗅觉找到匿藏的罪犯
D、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避
6.狒狒群体中担任首领的一般是( )
A、最强壮的雌狒狒
B、最强壮的雄狒狒
C、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体
D、最强壮的雌狒狒和雄狒狒
二、判断题:
(1)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 )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
教
学
反
思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概念:
二、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三、信息交流: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
1.方式: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2.意义: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有利于生存、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