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六章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六章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10 15: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华西中学-----徐丽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通过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了解绿色植物的绿色部位在光照的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部位。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中的“生态系统”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 ,了解作为消费者,赖以生存的食物能量归根结底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为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以光合作用中的一个经典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有机物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建立光合作用的模型,掌握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选择实验材料等规则,进而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知识体系
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编写意图
本节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机物从哪里来”,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使学生知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自然生产了有机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还利用图片、表格、生动的文字创设发现解决问题的情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对绿色植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沿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展开。
5、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难点:
教学难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释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2、探究光是绿叶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到归纳出光合作用的 部分知识,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通过学生实验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学会欣赏别人,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实验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科学的实事求是;
2、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性强、讨论积极性高,愿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但由于是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尤其是动手实验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3、学生还没有十分熟悉实验室一些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些实验仪器学生第一次涉及,如酒精灯的正确使用等,需要课前培训部分学生以利于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策略-教法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并亲自参与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以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的问题渐进式教学,体现互动合作,使课堂丰富、紧凑,突出课改的新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教学策略-学法指导
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置问题,提高实效性。另外为实验安全与实验实施进行铺垫准备。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感悟科学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基本教学思路
通过实验来验证绿色植物叶片的绿色部位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淀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再通过对实验的思考和修改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注重过程设计分析)
课前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实验器材的准备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或其它叶片绿而薄的植物两盆,一盆在暗处放置24小时一盆放置在光下。一盆银边天竺葵或其他银边植物。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宁夏灵武是优质大枣基地,全国许多地方人们喜欢吃灵武大枣,摘枣子、采苹果,还可以体验一把挖土豆的乐趣。那你知道土豆中主要含什么有机物吗?
探究一:土豆中含有淀粉吗?
提示学生回忆:馒头成分的鉴定?由此学生可联想到淀粉的鉴定方法。遇碘变蓝。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向土豆切面上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结论:含有淀粉
探究二:土豆中的淀粉来源于哪呢?
土豆中的淀粉是从哪来的呢?土豆生长在什么地方?土中,土豆是不是直接从土中吸收的淀粉呢?我们看看土中有无淀粉。
演示实验:学生向土壤溶液中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结论:不是来源于土壤,可能来源于叶片。
设计意图
引课贴近生活觉得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利用二个探究实验,课始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引发思考。
探究三:绿叶的哪里含有淀粉吗?
(一、)安全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点燃和熄灭)
湿抹布的使用
倒水与倒酒精
1.试验要先放好装置,再点酒精灯;
结束后要先撤酒精灯,(叶色变黄),再用试管夹将大烧杯连同内部装置一起取下;
2.使用酒精灯不能近距离围观。
(二、)引导实验过程:实验装置的装配
1.将大烧杯倒入适量清水;
2.将小烧杯(小锥形瓶)倒入少量酒精;
3.将叶片放入小烧杯(小锥形瓶)中;
A:普通天竺葵;B:银边天竺葵
4.将盛有酒精叶片的小烧杯(小锥形瓶)缓缓放入大烧杯中
5.架好三脚架,放上石棉网,将大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6.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缓缓推至三脚架石棉网下方加热大烧杯
(三、)给出实验步骤:
1.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小锥形瓶)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至叶片变黄色
A:普通天竺葵(见光,遮光);B:银边天竺葵
2.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 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变化
观察实验过程并针对实验步骤进行提问,观察动手得到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遇碘变蓝。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见光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并得出结论后对实验前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对实验提出改进的方案。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质疑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思考,使学生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产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1、遵循上述的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2、在活动中教师鼓励评价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教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3、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不是很有序严谨,各种偶发情况都会发生,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备好课上好课而且备好学生。
3、这节课的教学秩序我做的了调整,引课从身边的实例讲起,让学生体到知识离生活很近。舍弃了阅读经典的海尔蒙特实验引发的思考,但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想想议议,去设计,启迪创新。
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1、教学方案的制定在课前完成还是上课完成,方案的制定有难度教师如何引导。即使课前制定了方案,依据这节课设计的模式上课时间非常的紧张。
2、万物生长靠太阳“引出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具体应该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叶片。实验材料天竺葵意外有没有更好实验材料
3、实验中叶片的如何处理(遮光)大小,可以很快退去叶绿素,加快实验速度。
4、实验设计提前完成,课堂上让学生放手去做实验我想学生质疑都会解决,永远不会忘记的。但有的老师说不做实验观看视频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