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自学测试题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我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宋朝
5.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
A.重文轻武 B.改革科举制度
C.削弱相权 D.实行“推恩令”
6.“杯酒释兵权”解决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宋太祖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武将专权 B.加强地方控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7.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
C.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8.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以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下图所示情况
时间
开宝(968—976)时
至道(995—997)
天禧(1017—1021)时
庆历(1041—1048)时
宋朝军队数量
37.8万
66.6万
91.2万
125.9万
A.体现了重文轻武政策
B.带来了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C.导致了民族政权对峙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0.观察下图,图中“?”政权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赵构 C.赵匡胤 D.朱元璋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图一中所示现象发生在哪位皇帝身上?“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何在?他这样做是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A 6.C 7.C 8.C 9.B 10.C
11.(1)宋太祖赵匡胤;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吸取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教训
(2)重文轻武政策;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