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十五夜望月月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做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中庭,即庭中,庭院中。诗歌翻译中庭地白树栖鸦,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乌鸦栖息在树上。
“地白”二字,给人以清冷的感觉,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冷露无声湿桂花。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诗歌翻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一个“落”字,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2.答: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1.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思考: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思念的? 诗人独自在异乡,看见地上的月光,树上归栖的乌鸦,联想到人人都在望月。最后,诗人却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月”的别称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作业 1.背诵《十五夜望月》;
2.收集积累关于月的诗歌。谢 谢课件21张PPT。寒 食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做“寒食节”,它是个怎样的节日呢?我们到古诗中去看看吧。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景物,理解本诗大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学习目标 韩翃(hónɡ),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主要作品有《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作者简介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两日。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而设的节日。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 朗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标记不理解的字词,然后试着熟读这首诗,了解全诗的大意。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古诗解读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城: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
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中飘拂。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指权贵豪门。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这两句是对长安暮春景色的一般描写。正值寒食的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姹紫嫣红,处处落花飞舞,五彩缤纷。第一句是写整个长安城。下一句则集中到了皇城,皇城里东风骀荡,柳丝摇曳,暖日融融,春意醉人。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写了寒食节中的一个特殊情景,这是只有在寒食节,也只有在皇帝宠臣的家里才有的情景。在这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却特别开恩赐火给王侯贵族,对这个细节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整体读读古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讽刺诗。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权贵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拓展延伸1、背诵古诗。
2、查查寒食节的来历。
3、搜集描写寒食节情景的诗句。课后作业谢 谢课件25张PPT。迢迢牵牛星导入新课牛郎织女星织女星(天琴座)天鹰座牛郎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学习目标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理解《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3.掌握叠字的作用。文体知识整体感知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古诗的代表作。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反映了东汉末年在儒家思想崩溃、乱世人生观盛行时文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为一体,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关心民生疾苦并关注社会现实的文人的诗作。当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怨沸腾、生灵涂炭。《古诗十九首》大多表现夫妇、朋友的离别相思之情。写作背景诗歌鉴赏方法之一音读 排除障碍,整体感知
意读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情读 追寻意象,涵咏意境读一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遥远的样子形容很白很亮伸出间隔相对无言的样子指织女星。河汉,即银河白皙织机发出的响声指梭子掉下清澈的样子 花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织女思念牛郎,无心织布),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能有多远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虽只隔着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流。
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人
情 第三、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景
相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融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整体感知品一品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人想象:织女与牛郎隔着银河怅望。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视点:站在地上,仰望天空“迢迢”、“皎皎”既是写牵牛星,又是写河汉女。三至六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地正在织布。一整天不见她织成一匹布,却见她愁容满面,泪落如雨。视点:转移到天上--银河之畔诗人想象:
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的情态。织女活动三至六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形状:细长色泽:白皙写织女勤劳的姿态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写织女思念的情感美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如见其形 如闻其声七至十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银河清清浅浅,两岸间相距又该有多远呢?清清的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望,不能互诉衷肠。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一水相隔咫尺天涯缠绵哀怨
意蕴深长重要考点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品味叠字迢迢: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写星辰的光辉(亮)纤纤:写双手的形状(美)札札:写织机的声音(忙)盈盈:写水流的形态(清)脉脉:写人物的神态(情)情中景 景中情相思 怨别叠词的魅力:
1.形式上: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和韵律美。
2.内容上: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悱恻。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澈的样子,“脉脉”写人的情貌,相视无言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叠字修辞知识思想感情牛郎织女
隔河相望不能团聚人间男女相爱受压制不能欢聚比喻课文小结 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仿照此诗的格式或使用叠音词的艺术手法写一首以“爱”为话题的诗。
3.课后搜集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的古诗,抄写在读书笔记上。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