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主预习】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日趋商品化。
3.影响: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问题思考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①主要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②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问题思考
如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漫画中的“洋玩意”实质是什么?最终是否真正做到“富国强兵”了?为什么?
答案 “洋玩意”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因为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改变原有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达到“富国强兵”的。
2.实践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1)目的:以“自强”为旗号,维护清朝统治
(2)企业: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工业
(1)目的: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2)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近代教育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3.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影响
(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问题思考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原因是什么?
答案 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条件
(1)列强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3.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4.影响: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问题思考]
民族资本主义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
答案 机器生产。
【自主探究】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史料一 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①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②的生机和朝气。……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陈旭麓
[思考] 根据史料一,分析晚清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提示】 自然经济趋向瓦解和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
史料二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包世臣《吴安四种》
[思考] 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国的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提示】 传统手工业逐渐破产。
二、洋务运动
史料一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思考] 李鸿章创办企业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
【提示】 目的:挽救危机,追求富强。性质:近代企业。意义: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史料二 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思考] 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自身经济管理腐败。
【自主检测】
1.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布、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A项。
2.(2019·大连高一检测)鸦片战争以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 )
A.土布市场消失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当地人崇洋媚外 D.生产土布的原料枯竭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鸦片战争以后,洋纱涌入松江、太仓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
3.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里“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趋商品化
【答案】 D
【解析】 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趋商品化。故D项正确。
4.(2019·苏州高一检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答案】 B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埠通商,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
5.(2019·莱芜高一检测)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D
【解析】 材料说的是近代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产地,丧失了贸易主导权,这说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6.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起到了分洋利的作用
B.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C.外商企业19世纪80年代后在中国逐渐消失
D.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
【答案】 A
【解析】 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其与英国航运公司竞争,起到了分洋利的作用,故选A项。
7.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富国强兵,谋求发展 B.同心协力,精益求精
C.重用人才,创办企业 D.改革政治,融入世界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等信息可知其思想主张为开展洋务,富国强兵,故选A项。
8.(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1866年,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它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造船厂与法国商定合同,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对福州船政局认识正确的是( )
A.是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
B.是中国第一家军事工业
C.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
D.便于西方对中国经济入侵
【答案】 C
【解析】 福州船政局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生产,推动了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故选C项。
9.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轮船招商局属于近代民用工业,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近代军事工业。
10.下列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 )
A.开平煤矿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继昌隆缫丝厂
【答案】 D
【解析】 D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能体现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A、B、C三项都是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军用企业,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故D项正确。
11.(2019·临沂高一检测)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存在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那么这座城市应该是( )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
【答案】 C
【解析】 根据“同时存在”“三类企业”可以判定这座城市应属于通商口岸,再根据“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间限定可以判断该城市是上海,故选C项。
12. 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 )
A.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
B.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
C.都采用了“官商合办”的形式
D.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企业是由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资兴办的近代民族企业,故A项错误;这些近代民族企业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故B项正确;“官商合办”是洋务企业的形式,故C项错误;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表现而不是初步发展的表现,故D项错误。
1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图片,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2)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他们为了实践自己的观点做出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答案】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对中国的教育进行改革;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洋务派注重向西方学习。
(2)努力: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打着“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解析】 第(1)问,由材料图片可知,它们都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企业或进行的活动,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由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可得出答案。
【体验高考】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B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B项;“民间设厂高潮”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运作的结果,排除C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2.(2018·江苏高考·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故A项错误;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只是使用外来技术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并非指所有洋匠,太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协造”,福州船政局应该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船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从1879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说明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项错误。
4.(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土煤……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到“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可知,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少,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只是开平煤矿税负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故B项错误;开平煤矿属于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材料未涉及列强控制煤矿业,故C项错误;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其稳健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条件,因而“保证”一词言过其实,故D项错误。
5.(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材料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洋货的销售并没有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没有促进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