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结构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 。 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目标:
1. 能说出心脏的位置,描述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2.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能总结出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
3. 通过观看动画、分析、讨论,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评价任务:
目标1评价:说出心脏的位置,描述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目标2评价:能说出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
目标3评价:能说出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离开心脏,再回到心脏所经历的路程。
教学设计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搏动。
?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心脏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
心脏的结构
?
?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样,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血管。
?分组观察心脏模型,分组讨论课本页“讨论”中的问题。
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
?观看动画,总结瓣膜的开闭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展示课件动画“瓣膜工作动画”。
?
?
心脏的功能
发挥想象,提出问题。
阅读与思考课本62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
?认真观看。
??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诱导提问。
布置阅读、思考。
?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
?复习心脏的结构
认真观看录像。
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
由复习导入新课。
?展示血液循环录像。
?心脏四个腔的名称、与之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
?四人一组,讨论课本63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
?巡视并加以指导。
?
体循环
?
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意义
PPT展示血液循环动态图?
?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
“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组织学生看动画,将抽象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最后展示教师准备的归纳完整的图表。
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念
?区分动、静脉血的颜色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展示:动、静脉血标本。
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
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仔细观看故事,从中获得启发,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课件展示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反馈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第一课时内容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在本节使用动画展示开,便于形成直观印象,再配合模型,让学生指认人,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心脏各腔及所连通的血管不理解,这个难题还有待解决,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 设计制做一个模型,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本节第二课时采用先复习,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在学习完体循环和肺循环后,让学生练习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学生通过练习效果较好,另外动态图的观看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在反馈练习时,让学生练习了“动脉血管里面流动的都是动脉血”这一判断题,弥补了讲课时对这一知识点的忽略,最后在做完反馈练习后,让学生分组描述一个红细胞的旅程,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