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点击考点
新课标对本学案知识的要求:
1.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中考对本学案的能力要求:
1.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知识梳理
1.生物圈包括 、 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 、 和 ,还有 和一定的 等基本条件。
2.
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它的组成包括 和 。其中生物部分是由 、 和 组成。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和 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与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 和
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某些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 不断积累。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生物圈是 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知识网络
中考热身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红柳树根扎得很深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望断南飞燕 D.秋风扫落叶
2.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环节是 ( )
A.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是 ( )
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B.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C.以动物为食的动物 D.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微生物
4.在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要控制的变量是 ( )
A.鼠妇的数量 B.光线的强度 C.土壤的湿度 D.温度
5.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那么甲和乙的关系可能是 ( )
A.竞争 B.捕食 C.互助 D.捕食和竞争
6.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生态因素是 ( )
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空气
7.如图1所示,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① B.④
C.② D.⑥
8.下列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句谚语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谚语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螳螂 蝉 黄雀
B.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C.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蜕皮现象
D.蝉、螳螂和黄雀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
二、非选择题
早晨 中午 傍晚
裸地 68% 18.5% 45%
草地 73% 38% 51.3%
灌木丛 81.3% 45% 65.3%
9.某生物实验小组做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用干湿计在某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分别测量裸地、草地、灌木丛的湿度,每地测三个地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记录在下表中。
(1)为什么每个环境要测三个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
(2)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准确结论吗?为什么?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图2和图3表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请说出图2和图3表达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图2表示
图3表示
10.图4表示生态系
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
答有关问题:
(1)甲代表 ,乙代表
(2)图中的过程③代表 。
(3)丙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 。
生物与环
境的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如竞争等
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细菌、真菌:
动物: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生物圈是 的生态系统
组成
植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具有一定的 能力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类型
野兔
狐狸
植物
老鼠
鹰
蛇
图1
图2
图3
图4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